孙德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扫二维码看专访视频
本报记者对话香港审计署署长孙德基:
去年4月,香港前任特首曾荫权邀请香港审计署对其进行审计,被发现出访入住特级套房。今年5月,审计署又剑指廉政公署对应酬开支控制不力,采取“分单”招数,绕开人均请客标准上限报销……
香港审计署和廉政公署是香港政府廉洁高效的两道防火墙。相比廉政公署的声名远播,已成立169周年的审计署显得有些低调。《审计法》、《核数条例》是香港审计署的两件法宝。根据法律,审计署署长享有专属特权,无须听命于任何人或机构,可查阅政府部门的记录,也可要求任何公职人员作出解释。
长期以来,审计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内地审计风暴正在进行,香港审计署是怎样运作的?有哪些经验可供内地参考?……9月3日,香港审计署署长孙德基在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文/本报记者 李华
图/骆昌威
审计署对公众负责
广州日报:审计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对行政长官负责,但同时也可审计行政长官账目,如何处理审计署独立运作与监督行政长官的角色?
孙德基:从审计署署长角色来说,我需要向行政长官负责,同时也要向香港公众负责。如果两者之间有矛盾时,大体来说,倾向向公众利益负责。
广州日报:您上任后,推动了18个审计项目,审计署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启动一项审计?
孙德基:我们有一个约30多年的机制,管理团队每5年会制定审计策略方面的计划,每年还会评估一些项目。一般来说,重点关注当前香港社会问题、政府重点工作、传媒报道、市民投诉的内容,从而确定工作的先后。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资源情况,决定每个项目分配多少资源。上任后,我推动了18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题目都是以前定下来的,工作是我上任后做的。
广州日报:结合近期审计出香港廉政公署开支控制不力的案例,请问审计署如何开始一项审计?
孙德基:审计工作基本上包括三个阶段:策划阶段、调查阶段及报告阶段。就此案例来说,我们开始计划审计之初,廉政公署开支不力不是出发点。
廉政公署下设一个社会关系处部门,负责宣传推广、培训、教育等活动,我们评估他们的宣传力度(过大),从而开始审计。审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应酬方面开支过大(廉政公署人员以“一餐分两餐”、“晚餐开支归宣传费用”两招,绕过人均请客标准上限报销),然后进一步调查。在我们的报告书里,建议“收紧对公务应酬开支的控制”,廉政专员也接受了。
因此,很多审查发现的问题与起初审查目标或许不同,但审查中发现特殊情况,我们会做一些调查,然后给出建议。
广州日报:廉政公署也是一个独立机构,审计调查有难处吗?
孙德基:香港的《审计法》给了(我们)独特权力,有权查看不同部门的账目、邀请不同部门官员解释他们的活动、工作,以配合审计。不同部门与我们的合作无间。廉政公署是独立部门也是政府机构,他们非常支持、配合审计。
广州日报:如果官员不配合,有强制手段吗?
孙德基:官员不配合的情况很少。如果有不配合,我们也有制度约束,可通过部门主管,局长、司长、行政长官,逐层进行协商,一般配合是没有问题的。
可查看敏感资料
(曾荫权出访开销涉及敏感开支,审计署发布的《行政长官离港职务访问的酒店住宿安排》报告书指出,敏感开支,例如公务酬酢和离港职务访问的开支,除了对机构事务有利外,亦可被视作为给予个别人员的私人利益。敏感开支也是曾荫权出访开销是否超标的重要内容。)
广州日报:去年审计香港前特首曾荫权出访开销大,审计署如何介入审计?
孙德基:曾荫权也有向民众负责的理念。香港是问责的政府,行政长官对民众有责任。当他(曾荫权)的行为有问题时,他邀请审计署做调查。如果没有邀请,审计署也有权审计,不过因为我们审计项目、资源已经定下来,未来12~18月工作也有计划。有些特殊情况发生,我们需要重编计划,如果行政长官没有要求我们审计,我想这个项目在12~18月以后再做也不一定。
广州日报:审计曾荫权出行账目涉及敏感开支,而香港公共机构决定敏感开支遵循适度和保守的原则,是否增加审计取证的难度?
孙德基:我们了解的一些资料是需要保密,有些资料可能涉及个人,有些涉及政策,比如,一些会议讨论的文件。但香港政府有机制保证我们有权限查看一些保密、敏感的文件,我们对每一个项目、决定的了解多一点,评估项目时,会有一定帮助,但最后不一定拟进报告。
广州日报:审计署署长每年向立法会主席提交的三份报告书内容是什么?后续如何跟进?
孙德基:一份是政府账目报告,另外两份则是考察公营部门节省程度、效率及效益的衡工量值(内地称绩效)式报告。针对特殊情况,审计署还会发表特别审查报告书,审计曾荫权出访开支大这个项目就是特别审查。
发表审计报告后,对于政府账目委员会选出进行调查的题目,我们会进行周年跟进工作,以便向政府账目委员会告知最新的进展。政府账目委员会没有选出进行调查的题目,我们会每隔半年,直接要求各个已接受审查的机构分别提交进展报告,并检讨最新的发展。
既独立也受约束
广州日报:审计署是独立机构,谁来审计审计署?
孙德基:审计署的收支须经立法会审查及通过。审计署署长须按规定,出席财务委员会特别会议,回答立法会议员可能就预算草案提出的任何问题。
审计署是政府部门之一,审计署账目综合在政府账目里,没有独立出来,审计署署长是政府一般收入账目的审计师,审计署账目也是我们自己审计; 审计署一年费用1亿多(港币),占政府整个项目里很小一部分。
香港政府除了这个独立的审计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相互进行监督的机制,其中一项就是相关公务员会到不同部门视察支出费用的处理,例如采购是否根据部门条文进行。在审计中,政府机构内控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审计署既独立又受约束,处于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广州日报:内地与香港审计有何不同?
孙德基:第一,审计规模不同,香港规模小得多,资源、审计人员人数都比国家小得多,国家审计项目规模大。
第二审计范围不同,香港主要审计两方面:财务的管理,衡工量值。我们的工作就是量度一下政府部门用公共资源做出来的成绩。
内地也有这个做法,这几年做得多的是追踪的审计。同时,在项目推行时,也已经做了一些审计。国家规模比我们大,可以做一些比较适时的审计。
广州日报:在审计方面,您有什么独特经验?
孙德基:对政府审计方面,我没有什么特别经验。以前在会计事务所从事的审计与政府审计不一样。(政府)审计基本上是希望提升管制、效率,帮助领导看到制度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这是一个审计机关提供的一些价值。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