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王晓飞)2012年10月,当他第一次面对白寺一中90多位教师做履职发言的时候,他满面春风;当他第一次走上主席台,望着台下1800多名师生,他笑意盈盈。会议室里,办公桌旁,操场中间,林荫道上,一年来,大家看到的最多的是他的笑容。一个爱笑的校长,老师们在背后称他“笑长”。他就是鹤壁市浚县白寺乡第一初级中学的校长张玉华。以“笑”为基础,他和师生民主对话,平等交流,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学生,爱这所学校,把这个校园建设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肩负父老乡亲的重托
白寺乡一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寄宿制中学。学校紧临浚大公路,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文化氛围浓厚,育人环境优良,教学设施完备。在历届校领导的努力下,白寺乡一中发展很快,获得“国家级安全教育示范校”、“河南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和河南省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先进校”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2007到2012年,学校连续5年中招考试位居全县各乡镇第一。白寺一中在浚县、乃至鹤壁市名声渐起。2012年7月,前任校长调离。因为这所学校桂冠上的许多光环,有智无勇者不敢去挑这副担子,有勇无智者挑不动这副担子。2012年10月,张玉华到白寺一中任校长,一下子成了全乡教师、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心头沉甸甸的,那是全乡四万父老的重托啊!
上任以后,他从抓“四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建设开始,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新修建了教师集体办公楼,解决了教师集体备课难的问题,为教师们教学教研教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争取上级资金24.8万元对校园重新绿化,使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他抓住“中央公益彩票专项基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个有利的契机,利用乡里闲置的文化中心,建好了少年宫,并有效利用这一阵地,解决了孩子们放学后、节假日无处可去、无事可干的问题,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农村的孩子也过上了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市、县文明办多次到白寺一中少年宫指导、检查工作,开现场会,对白寺一中建好用好少年宫给了很大的肯定和赞扬。
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各项工作在张校长的带领下陆续规范化、科学化,教育教学质量再次提升。2013年中招考试,白寺乡一中被县一中录取63人,再次斩获全县各乡镇第一名,且有三名同学分别取得全县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的好成绩。
选贤任能,举贤不避亲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张玉华的身边,有好几员独当一面的大将。学校副校长许清亮,抓教学多年,负责毕业班工作多年,白寺一中的老功臣,当之无愧。主抓后勤的副校长郝文福,在班子里年龄最大,今年该退休了,为了学校工程,仍然没日没夜地往学校跑。张晓静副校长,不可多得的一员女将,主抓学校教研工作,她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在全县得到推广和使用。
张校长知人善任,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今年,又充实了4名年轻同志到校委会,对新的领导班子进行重新分工,学校班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用人上,张校长还有一句话叫“举贤不避亲”。白寺乡一中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初中,张校长两个弟媳都在这所学校工作。他的弟媳刘风娟,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很有一套,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出类拔萃。
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从年级长、教研组长到一般教师,张校长和各分管领导一起,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和特点,给他们安排工作,使得白寺一中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每个人都以一种主人翁的高度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各项工作中。
菁菁校园,书声琅琅。阳光灿烂,国旗飘扬。白寺一中全体师生正积极昂扬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他们为是“白寺一中人”而骄傲!
“坚守理想不言放弃,人生定位目标专一,破釜沉舟全力以赴,笑对痛苦柳暗花明。”这便是他——张玉华几十年从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