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在情理法中找准平衡点

2013年09月10日07:39    来源:湖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情理法中找准平衡点

  本报记者 沈德良 禹振华

  人民调解工作所面对的,大多是“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矛盾与纠纷。做好这项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情、理、法之间找准平衡点。

  社会转型时期,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心理预期过高与法律知识相对缺失滞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当前社会矛盾多样多发、处理难度明显增大的重要原因,原有的一些“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解决方法,显然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找准情理法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矛盾的化解之道。

  依法依规,既是为调解矛盾划定底线,更是维护法律的威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调的是调处矛盾纠纷的灵活性。

  感情是交流、沟通的“润滑剂”,有情感,才会有信任。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是人民调解的基本前提,用安仁县委政法委书记周济平的话说,没有感情,就得先培养感情,没有感情基础的交流、协调,无异于隔山打牛。如今,郴州的人民调解工作,注重掌握上访群众的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甚至家庭主要成员的心理特点,为的就是找准培养、建立感情的切入点。

  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干部群众搭建感情的重要一环。合理诉求全部解决,部分合理部分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讲清道理和法律规定后适当予以人文关怀,表面上看是花钱买稳定,但实际上是以最小代价,换来长期和谐稳定,显示出柔性维稳的良好效果。郴州市司法局局长袁少雄看来,相比以往刚性强势的维稳措施,人民调解能达到消融怨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不留后遗症,是气顺心和的良性互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民调解这一平台,让干群关系有了交流、交心机会,让干部有机会在调处矛盾、纠纷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近五年来,桂阳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万余起,成功率巩固在98%以上,反悔率始终保持在0.2%以下。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许多基层纠纷、矛盾的背后,并不完全是经济利益的诉求,有时候仅仅是要个说法,挣个脸面,出口恶气。嘉禾县车头镇一对夫妇曾因房屋纠纷、遭人殴打等问题,上访时间长达27年,并且提出200万的赔偿要求。今年初,嘉禾县推出领导包案、积案清零的人民调解大比武后,调解干部在认真听取并分析这对夫妇的情况得出结论,主动与诉求方协调,将其诉求分拆成不同的子项区别对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今年5月,这对夫妇在获得13.8万的补偿后,终于在调解书上签名,达成了息访协议。

  法度之外要有度,情理之中要适中。今年上半年,永兴县便江镇修建一条乡道,沿途一户村民因补偿没有得到满足而拒绝拆迁,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县乡两级调解干部一方面指出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又主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帮助其解决了房屋改建、孩子入学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干部首先从群众利益着想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周边村民,甚至这户村民的亲属都觉得过意不去,自发帮助干部做劝解工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调解对象,采取不同的调解手段,既能化解群众的怨气和隔阂,又能为依法依规办事提供操作的空间。如今,郴州市已经建立健全起县、乡(镇)、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网络,其触角开始向重点领域、重点工程有效延伸。许多矛盾纠纷,在其萌芽和初始阶段,就已经在村组两级调解中消化掉了。苏仙区在城东新区建设中将人民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双管齐下,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