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国际酒店举行的台湾美食节上,宝岛美食受到食客们的欢迎。
文/记者 周 斌 实习生 何 泉 图/余志雄
上月28日开始,长沙成为赴台湾个人游试点城市之一,申办手续顺利的市民有望本月底开始赴台湾自由行。出门旅游当然离不了吃,早有人做好了准备,到台湾后要利用自由行动的机会,把当地美食吃个够。其实,暂时去不了台湾的市民也不必眼馋,台湾美食早已登陆长沙多年,10日,位于河西的茉莉花国际酒店更是迎合食客们,专门引进20多道台湾美食举办美食节,以满足长沙“好吃鬼”们的味蕾。
转角“遇见”蚵仔煎
“连蚵仔煎都没有的店子算不上台湾美食店。”曾在厦门某五星级酒店当过大厨的茉莉花国际酒店总厨周绍生,算得上是这次台湾美食节的总策划,他极力推荐的首道台湾美食就是蚵仔煎。这也难怪,笔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台湾当地不久前进行的“台湾十大夜市美食PK”网络票选,结果蚵仔煎以高票拿下台湾夜市经典美食冠军。此前,某频道热播的电视剧《转角遇见爱》中的男女主角,对蚵仔煎也是情有独钟,台湾著名主持人大S、小S也都在节目中多次提到过它。
台湾人称蚵仔煎ǒu ā jīan,这与闽南话发音接近,有普通话译作“海蛎煎”。周绍生亲自现场演示了蚵仔煎的制作:用台湾特有的太白粉(红薯粉、玉米粉调和),加入鸡蛋、蒜苗、生菜等进行煎制。看着周绍生的操作,笔者不禁想起厦门街头小巷中常见的一幕:一个小火炉前,一位老人用汤勺从大盆里舀出一勺糊状的面团放到火炉上的油锅中,几分钟后用特制的长筷子把成形的面团夹出摆放到碟子里,这就成了厦门有名的小吃“海蛎饼”。这样看来,台湾的蚵仔煎和厦门的名吃海蛎饼至少属“同根生”。
除了蚵仔煎,本届台湾美食节上,来自台湾的名吃还不少:棺材板,恐怖不?别怕,这是用面包吐司炸黄后放入海鲜等做出的一道台湾菜;台南煎秋刀鱼,煎出来的秋刀鱼外焦内嫩,吃起来美味可口;大血肠,猪血切块和大肠一起煮,吃起来嫩嫩的入口即融;酱油水煮鱼,这道菜因放了酱油,看不出来是水煮鱼,倒像是煎的,吃起来很香嫩……
台湾美食被“湘化”
在本届台湾美食节之前,台湾美食成规模向长沙市民展示已有过几次。如2009年元月份在长沙举行的首届湘台美食文化节上,就曾展示台南鱼蛋黄金面线糊、台湾菠萝饭等小吃;2011年的时候,长沙一家叫金百会的餐饮企业,曾举办过“台湾宝岛美食季”活动,向长沙市民推荐士林熟香肠、山地风味咸猪肉、北投酒家丁香花生等台湾美食。
台湾美食最早给长沙人留下印象的当数“台北豆浆”店,十几年前就开在蔡锷路与中山路的拐角处,除了豆浆、包点,还兼卖卤肉饭等台湾小吃。后来因为城市改造关了门,但现在也依然还有几家分店在火车站广场、四方坪等地营业,生意似乎不温不火,顾客走进去,大多点的是豆浆油条或牛肉面条,似乎与长沙的盖码饭店或某家中西餐厅没有两样。无独有偶,长沙人比较熟悉的“花之林”中西餐厅,除了创始人钟晨亮先生是台湾人,其实菜品与台湾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卖菜品与金牛角王、上岛咖啡没有二致。
“长沙人的口味特别重,不作调整很难迎到本地回头客。”在谈到台湾美食入长后的“湘化现象”时,长沙餐饮协会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评价说,台湾美食偏重咸、甜,口味上更接近于江浙菜系,与喜辣的湖南口味不同,这就是台湾美食到了长沙不得不“湘化”的原因。当然,长沙也还有坚持“正宗台湾口味”的店子,如河西步步高广场里的侨丰餐厅,老板是台湾人,营业两年了,一直坚持做蚵仔煎、三杯鸡、特制卤肉饭等地道的台湾小吃。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