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亚平 通讯员曾铭)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一份题为《丛林的呼唤》的报告指出,大湄公河区域的有蹄类动物濒临灭绝,其中包括许多当地特有物种。除非政府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恢复野生种群的数量和栖息地,否则它们将可能消失。
这份报告重点关注13种有蹄类动物的生存状况,发现在大湄公河区域,有两种特有物种——高棉野牛和熊氏鹿已经在20世纪全球性灭绝,而豚鹿和武广牛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更多像泽鹿和爪哇野牛这样的物种也即将从曾经栖息的区域消失。
大湄公河物种项目经理Thomas Gray博士指出,大湄公河区域大多数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并不为人所知;1992年发现的武广牛,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发现之一,但科学家们至今尚未在野外亲眼目睹武广牛。武广牛行踪诡秘,人们难以对其种群数量进行精确统计,只能预估其野外种群数量在十几到数百头之间。
“除丧失栖息地之外,偷猎是武广牛最大的威胁。”项目经理Thomas Gray 博士介绍说,“在越南,当地森林巡护队伍一年可以清除14000个猎套。”
世界第二小的鹿类——叶麂(如图),1999年首次在缅甸被记录。由于很少有人亲眼见到叶麂,科学家们无法判断其分布和生存状态。而大型有蹄类动物水鹿由于遭受盗猎威胁,在湄公河区域的数量急剧减少。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爪哇野牛的数量已经减少了80%。爪哇野牛种群数量下降的主因是盗猎和对牛角的非法贸易。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