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感冒了,打点滴吧。”这是在医院最常听到的话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打了吊针就能好得快些。这种想法正确吗?
有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例占住院病人的45%左右,而我国有些医院的比例高达90%以上。专家认为,绝大多数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或是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盲目输液既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也增加输液带来的危险,如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或用具被污染、药物的滥用等。
在医学上用药遵循的原则是:能口服治疗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所以,经医生确诊的疾病,可以先口服和肌肉注射治疗,如效果不好者,再考虑静脉给药。就疾病而言,也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输液。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病程一般都在7天左右,可以通过口服治疗,只有并发有细菌感染如肺炎时才需要静脉用药,而且输液并不能缓解症状或缩短病程。如果孩子的消化道正常,吃药能起作用,就不必输液。只有当孩子的全身状况特别差,或整个消化道功能都出现了问题时,才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治疗。因此,在给孩子输液治疗时应谨慎选择。(省儿童医院 曹金梅)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