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手绘插图
90岁黄永玉发布自传体长篇小说,六十年时光刻画的工笔长卷
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黄永玉先生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的新书首发仪式。黄永玉先生现身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展厅,同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黄永玉曾做过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等工作,后又任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自学美术、文学,成为一代“鬼才”。作为当代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为何在90高龄才开始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他为何将文学看得比绘画更重?
文、图/记者 吴波
谈自己:
喜忧参半的人生长卷
提起画家黄永玉,在中国美术界和文学界无人不晓,这位生于湘西凤凰的艺术大师的九十载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个传奇。在战乱年代他自学美术、文学,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
而文学则被黄永玉视为他“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的他不断有新作品推出,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黄永玉出版的作品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是黄永玉花费60年时间,精心雕琢的关于湘西、关于一座充满传奇的城池的长篇小说。黄永玉自己评价,“这是一部喜忧参半的人生长卷。”据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黄永玉即已动笔创作这部小说,历经动荡的岁月,几次停辍,至八十多岁始得以续写,经过一个甲子的磨砺和雕琢,在黄永玉90高龄的今天,终于将小说第一部分创作完成。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一部体量巨大的文学创作,也是作者漂泊一生的人生传记,计划写作三部。现已在进行第二部“八年抗战时期”的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朱雀城》是以黄永玉先生的故乡和他小时候经历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描写的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故乡风貌。
谈凤凰:
种种情绪和情感集结纠缠
提起湘西,没有人不知道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没有人不知道他笔下的“边城”,如今沈从文的表侄黄永玉通过自己的笔,让民国时期的凤凰,以“朱雀城”之名,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再度复活。黄永玉告诉记者,“这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生活长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城风俗图画,饱含我对故乡的深情。我曾称沈从文先生的《长河》是‘与家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这些话反过来也映照了我的长篇创作。”
黄老少小离家,一生漂泊,亲身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这一次遥远的回望和凝视,留恋、寻找、执著、透彻,种种的情绪和情感集结纠缠。这一份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使小说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湘西边城活泼多彩的生活景象,极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的各个侧面,它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种种欢乐与悲苦、呼吸与悸动,构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机。此外,黄老更亲自为小说手绘了133幅插图。
谈新书:深恐自传写不完
关于新书,黄永玉否认有沈从文的痕迹,他说,“我写的小说里面没有他(沈从文)的痕迹。如果说我的文章里有聂绀弩的痕迹,我是承认的。聂绀弩的文笔、看问题的方法、表现手法,都非常好,我受了他的一些影响。”
为什么到今天才写呢?黄永玉说,“我心里想,如果在50岁,哪怕是60岁来写多好呢?想起来真是挺遗憾的事情。”他由此陷入了回忆,“我1937年离开家,到1950年回到凤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河边盖了一个小房子。房子的隔壁是一个姓向的人家,那时开始旅游了,开始有客人到凤凰来。有一天来了几个外国人,刚刚碰到端午节,他们家里吃鸭、喝酒,也请那些外国人吃,外国人吃完了要付钱,他说今天端午节,我们请客不收钱的。那时候收钱很少,住一晚上8毛钱,最多1块钱,那几个外国人都很感动。这是当时的凤凰人。一座城池的变迁,和自己慢慢地老去,这些是必须要写下去的。”
“这小说,1945年写过。抗战胜利后,就顾不上了。新中国成立后回北京,忙于教学、木刻创作、开会、下乡……这次出版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写我在家乡十二年的生活;正在写的‘抗战八年’是第二部;新中国成立后这几十年算第三部。人已经九十了,不晓得写不写得完?写不完就可惜了,有什么办法?谁也救不了我。”
对话黄永玉:写作就像和好朋友聊私密的话一样开心
广州日报:您曾给自己排序,文学、雕塑、绘画这三项,文学排第一,绘画排在最后。为什么?
黄永玉:如果把艺术比喻成音乐,“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钢琴”,它全面,表现什么都可以,小提琴也好听,也表现很多技巧,但没有钢琴这么丰富。文学形式又这么多样,这么有意思,这么细致,就像跟好朋友聊秘密的话一样,多开心。我有时候写到得意的时候自己会哈哈大笑。有一次,我在意大利的家里写东西,写着写着就笑了,我女儿问我笑什么,我告诉她写了一段得意的东西。画画时,我没有笑过,做雕塑也没有那么好笑。
广州日报:画家的身份是否影响您对小说文字的处理,比如说画面感。写作的节奏您如何处理?《大胖子张老闷》什么时候出版?
黄永玉:画画与写作,对我来讲,都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有天然的缺点,但这缺点恰好成为我的风格。没有严格管我的老师,所以比较自在:画也不会影响写作,写作也不会影响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时候一天可以写七八张纸,有时候才想了一句,那一句搞来搞去搞不清楚。《大胖子张老闷》,恐怕我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了。
广州日报:您和当今的年轻人交流吗?
黄永玉:我每周末都看《非诚勿扰》。隔着电视,我可以看到年轻人,他们看不到我。
广州日报:您已经90高龄了,有什么养生秘诀吗?
黄永玉:我爱睡觉、聊天,还爱抽烟,也不运动不吃水果。其实最重要的秘诀就是不养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