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谢婷婷
郭沫若的书法独树一帜,被称为“郭体”。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已陆续结集出版。然而,郭沫若在1963年为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所作的书法题词一直鲜为人知,未被收入郭沫若书法集内。
弹指一挥间,50年的岁月老去。郭沫若的这幅题词却未被世人遗忘。广西师范大学档案馆于2012年校庆之际编写《校长纪事——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校长故事集》时,在书中特别介绍了郭沫若的题词。2013年8月27日,郭沫若的小女儿郭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郭沫若纪念馆原馆长)踏着父亲的足迹远赴桂林,来到广西师范大学档案馆,一睹其父留下的书法题词真容。
郭沫若这幅题词可谓其1963年桂林之行的乘兴之作,亦是郭沫若与广西师范学院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明证。
1963年3月,郭沫若在南宁参加广西历史学会成立大会后,来到桂林。郭沫若曾在桂林与茅盾、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并肩战斗,办报出书,绘画演剧,推动桂林成为举世闻名的抗战文化城。20多年后,他重游旧地,再度走过桂林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千,兴致盎然地为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月牙楼、漓江、榕树楼、灵渠等景点逐一赋诗并挥洒墨韵,现有其为榕树楼、灵渠所书的两幅作品收录于《郭沫若于立群墨迹》中。
当时恰逢广西师范学院建校十周年,在该校的盛情邀请下,郭沫若于3月28日特为其题写了一幅书法题词,并由该院历史系教师钟文典将题词带回师院。
这幅题词使用5尺白色宣纸书写,经裁剪后,长147.5厘米,宽82.5厘米。其后经过装裱,珍藏于该校档案馆。题词充分表达了郭沫若对广西师范学院师生的殷切希望。尤其是开篇一句“经师易遇人师难”,不仅纯熟圆融地化用晋人袁宏《后汉纪》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的古语,而且明确提出,希望师生们加倍努力,不满足于做学术精专的“经师”,而要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师”。如何成为“人师”,郭沫若点明了途径:在思想品德方面,要学习雷锋精神以提高个人修养;在钻研业务方面,要秉持敢想、敢说、敢做的“三敢”精神,加强研究学习的独创性。
郭沫若的这幅题词笔力矫健,挥洒自如,尽显其爽劲洒脱的行草书风,落款中书写的“广西师范学院”字样在1965年至1982年间被用作该校校名,以其题字制作的校名牌匾悬挂于广西师范学院正门。
50年后,郭平英来到广西师大档案馆大厅,和档案馆负责人一同将这幅书法作品缓缓展开。面对这幅鲜为人知的郭沫若题词,年逾花甲的郭平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思吟味片刻,慢慢念诵了题词内容。其后,郭平英在陪同人员的协助下仔细测量了书法的尺寸并拍照留念。此前郭平英对这幅书法作品已有耳闻,终于得以亲见,见字如面,亦是再次深深追念父亲的风采。她同时表示,该题词也对进一步充实郭沫若纪念馆的史料有着特殊的意义。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