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三届“相约长沙最美乡村”活动走进长沙县 梨,与数万市民、游客一起逛陶公庙会、赶乡村大集、参观农产品加工企业,零距离感受水乡古镇的岁月巨变。 朗 木
现场表演的《刘海砍樵》引来观众一片叫好。
登行临湘山,在巍峨古刹、轩昂栋宇间触摸千年岁月的厚重沉毅,品读历史古镇的文化之美;乐游“开心农场”,在碧垄绵延、果蔬清香里采摘农家之趣,感受现代乡村的产业之美;逛场陶公庙庙会,在熙攘人群、繁兴百艺中当回赶集人,拾获市井民俗的传承之美。前日,“相约长沙最美乡村”活动走进长沙县 梨,与数万市民一起逛古镇、游水乡、赶大集,市民们看不够赞不完:“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最美!”
古韵如画
博友一路发帖赞古镇
“呀,真像一幅淡雅脱俗的水墨画!”从长沙中心城区行车30分钟,就到达了街道。沿路行进,一栋栋白墙黛瓦、灰檐木窗的民居小楼跃入眼帘,古韵悠长、清雅质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轴,吸引着读者们迫不及待就要下车,步行当回“画中人”。
从仿古长街中穿行而过,千年古镇这幅画轴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陶公庙便近在眼前。“据史书记载,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与其侄结庐临湘山,后来叔侄偕隐于此。士民仰其清名盛德,故立此庙祀之。”街道工作人员的叙史,让千年古刹倍添厚重,更吸引着市民们不觉加快脚步。
即便穿越了千多年风雨,陶公庙依然巍峨轩昂,远观飞檐四挑、近看飞阁流丹,而其所在的临湘山状如仰天狮子,山畔更有浏阳河碧波环绕,引得市民赶紧拿起手机拍个不停。登石级、穿山门、观正殿,作家谢浮名不禁感叹山水俊美,更感慨如同经历一次“穿越”:“历史的光影在这里有了落脚点,千年岁月也变得具象起来。”而位于庙内的古戏台,则让湖南教育报刊社编审黄耀红围着转个不停:“长沙第一戏楼早有耳闻,没料到其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同样出众。”细细品读了戏楼上所雕戏文和对联后,黄耀红赞声不断。
触摸800岁古樟,感受岁月沧桑与生命坚强;行步诗词长廊,品读湖南“诗词之乡”的文化魅力,时不时还冒出几句诗文作为应和……自然人文风情接踵入怀,市民代表们的微博也一条接一条,“发再多也说不尽她的美,还是实地一游最惬意。”一位市民更向其粉丝发出邀约。
庙会欢腾
赶大集人头攒动万人聚
在长沙城区里,你或许已难见这样的场景: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老乡们摆开的摊点一个紧挨一个,耳中有热腾吆喝,眼里是龙狮齐舞,在街角一转身,你或许还能撞见一个捏糖人的民俗小摊,安静展示着手艺。“哇,好红火的庙会!”刚感受完自然人文的静美,市民们就一头撞入了陶公庙庙会的热闹里。
由于阴历正月十三与八月十七是陶公叔侄的生日,因而每到这两个吉日,陶公庙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庙会。“两位陶公过生日,人头攒动万人聚,陶公庙里唱大戏,有狮子、有龙灯,地花鼓配蚌壳精……”77岁的当地老人杜强国,曾用这样一段《梨情趣》描绘出庙会的热闹,中秋小长假前来游玩的市民团,也幸运赶上了趟。
糖油粑粑、龙脂猪血,特色美食香气袭人;服饰摊点、日用百货,穿用玩样样皆有。庙会上的摊点包罗万象,还有老乡带着自家产的物品前来,一个小背篓背在身,走走逛逛,卖物赶集两不误。不过最新鲜的当属那些个民俗小摊:几块彩色的糖面,拿捏两下就成了喜羊羊、孙悟空;一把锃亮的小勺,在大理石板上飞舞,麦芽糖便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传统手艺,不仅让市民们看得挪不开步,更忍不住伸手学做一把。
“一年两次的大集当然得全家出动,我们8点不到就来啦!”当地居民谢纯粮一家忍不住向记者晒起“成果”:老父母赶着去香火旺盛的陶公庙还愿,孩子的玩具、老婆的新衣在集市上都得到满足,至于自己,“想吃的要买的都搞定了,说不定过两天这里还有罗汉舞、龙狮舞看,到时再来逛!”
产业蝶变
“开心农场”内品田园食味
“千年古镇”之美,不仅美在自然美在人文,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当地蝶变为产业新区,走进工厂车间、步入田间菜园,扑面而来的产业新景、生态之美同样让市民沉醉。
一排排藤架绵延舒展,黄色、紫色的花朵下藏着丝瓜、扁豆等鲜嫩菜蔬;一顷顷青翠菜田整齐排列,上海青、小白菜长势喜人。一走进金晨蔬菜基地,平日里没少在QQ菜园里“偷菜”的市民便欢呼起来,卷起裤脚走进菜地瓜棚,亲手摘下的小黄瓜随手在衣服上擦擦就塞进了嘴中,“好甜”的赞声此起彼伏。当得知这处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种植蔬菜3186余亩,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是当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一块“样本田”时,大伙纷纷竖起大拇指。
以前提起该街道,人们立刻会想起“全国汽配之乡”,80余家汽配企业在此聚集,其中不乏广汽菲亚特、德国大众、北汽福田等业内大腕。如今,依托一个个产业基地,街道已从单一的汽车零配件产业步入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电子科技、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发展之路。“平时没少买好韵味的调料,如今亲眼见证了安全食品如何诞生,更觉放心!”走进好韵味的生产车间,在家常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市民罗彩云,和其他几位“煮妇”看得格外认真,目睹一桶桶用菜籽压榨出的原油,经过滤、脱皂、脱酸等系列流程变成一级食用油,罗彩云连称“不虚此行”。
“鹤鹿竟相依,仰晋代风流,处处烟波新岁月”,一路赏景一路感悟,陶公庙内的这句诗联或许最能代表市民心声:古镇之美,穿越魏晋古风,美在当代。
美丽明天
三大规划构建“生态梦”
“根据‘老区造型提品质、新区造景建新城、整体造城融一体’的发展思路,我们将广泛汲取国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进行改造!”昨日, 梨街道党工委书记蔡逸表示,未来,将通过水环境治理、老镇区提质改造、机场高速以南新城区建设,着力打造“活力、诚信、生态、文化、和谐”的新街道。
水环境综合治理将探索“变水患为水福,变防汛为看景”治理模式,计划投入8亿元,完成浏阳河防洪工程,治涝工程,水质保障工程、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工程。以“点”带“线”,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水系网络和滨水空间,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边际效应,营造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公园综合体。
老镇区提质改造在已经完成道路建设的情况下,将启动梨江港商业街建设,以水乡、廊桥、婚庆为元素,重塑梨江八景;启动老街的立面改造、管线下地、道路提质。将老街打造成特色古街商区,集特色小吃、酒楼、手工艺品、创意设计等于一体,能让游客享受特色商业街区带来的消费和服务。
机场高速以南新城区建设将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从2产业转向2.5产业及3产业,形成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战略性产业为主导,以居民基本生活配套服务业为补充的综合产业体系。
美丽心情
62岁“骑士”:
环湘最后一站到古镇
“是最美乡村让我们来到这里!”在活动现场,记者邂逅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叔叔阿姨自行车队”,他们骑着山地自行车,不时停下来和美景合照,那份活力让人颇为羡慕。
这些“骑士”是长沙两家自行车俱乐部的成员,62岁的李世华在队伍中的资历最深,在过去的19天里,他完成了环湘骑行的壮举,韶山、湘潭、邵阳、怀化、常德,都留下了他车辙驶过的痕迹。
“前几天才从岳阳回来,一听说在这里有‘相约长沙最美乡村’活动,特意增加了这一站。”李世华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继续骑行到江西萍乡,而这也意味着他将骑行湖南的最后一站留在了这里。“风光秀丽、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这一次不虚此行,以后我还会常来!”李世华边说边向记者做出一个“V”的手势。
美丽文化
九曲浏阳河
这里弯形最美
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九曲浏阳河,九十九道弯,该街道正好处于其中弧度最大、弯形最美的第七道弯上。临湘山上,矗立着已有1500余年的陶公庙,这里是江南最早的道教宫观,经过历史的沧桑洗礼,传承着当地不变的人文特质。庙中古楼两边有一副对联:“世事何须认真境过追维成梦幻,人生莫以为戏眼前法戒当箴规。”戏台后面,还有一副对联:“凡是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个中哲理,令人深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古楼”二字即由光绪皇帝之师翁同龢亲书。庙内共21副楹联和20多块匾,皆为名人所著。
除了古庙文化,在当地,还有捏糖人、糖油粑粑、臭豆腐、龙脂猪血与艺术剪纸等传统的美食与手工艺文化。其中,捏糖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传统美食工艺之一。糖油粑粑、臭豆腐是长沙传统名小吃,龙脂猪血俗称“麻油猪血”,料虽简单,吃起来却香脆辛辣,游客不可错过。
美丽感言
作家帅兵:梨江、浏阳河、陶公庙,一个个名字在阳光下闪耀。千年古镇,现在有了一颗奔腾的心。
作家罗彩霞:我回去要将这次古镇之行写成随笔,也许以后还可以收录成书。
作家黄耀红:长沙第一戏楼早有耳闻,没料到其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同样出众。
作家周缶工:甜甜蜜蜜的糖油粑粑,在黑铁锅里翻滚。儿时的味道,更适合小情侣一人一个对着吃。
作家何仁:活动结束,我已变成非洲人。一同回家的还有特色食品和有机蔬菜,当然更有当地人的好客以及晚报工作人员的热情,谢谢你们!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