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装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气势恢宏的制作、贴近史实的剧情让观众领略到2000多年前战国的风云变幻,金戈铁马。在后宫剧、穿越剧、玄幻剧等过度消费历史的娱乐氛围中,《纵横》以正面的历史观、正大的历史气象和厚重的艺术气质开拓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境界。“大秦帝国”俨然已成一个话题,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过它作为电视剧本身的范畴,该剧传递的正能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我们在此刊发专家评论,深入探讨,以励发扬。
考究细节与宏大叙事相匹配——
开创历史正剧新模式
文艺评论家 李 准
2009年《大秦帝国》之《裂变》在陕西卫视、东南卫视、河南卫视、河北卫视四家卫视首播,引起广泛关注,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目前,该系列剧的第二部《纵横》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第三部《崛起》已经完成了拍摄制作,第四部和第五部的剧本目前也在创作酝酿中。一部剧能接连拍成一个有五部系列剧的大作品,这在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乃至中国整个电视剧创作史中都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大型系列电视剧,《大秦帝国》不以某一个历史人物或时代断面为节点,而是以一个完整的辉煌时代为题材,借助200多集的篇幅来呈现大秦帝国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多方面的联想,引发了对那段恢弘历史的省思。
用历史的眼光反思当下,追索大秦帝国崛起的现实意义。历史总是观照现实的,就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联系而言,这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主题。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以战国七雄角逐称雄为历史背景。在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社会秩序和诸侯格局都发生变化。诸侯之间强者生存,竞争主要集中在实力和人才这两个方面。如果说《大秦帝国》之《裂变》阐述了强国就要图变这个不二法则,那么,第二部《纵横》则讲述了只有靠实力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更大的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秦国本是一个边陲小国,从崛起到大一统,在于它高明的揽才观念。唯才是举,把天下之英才作为自己之英才,打破了贵族的眼界局限,也打破了地域局限,这就是秦国制胜,最终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反复证明了唯有思变才能发展这个主题。
开创历史剧独特的叙述范式,创新处理史实情节和艺术虚构的关系。历史题材正剧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如何处理史实情节和艺术虚构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难题也可能成为一个亮点。“不能剥夺艺术家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权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提出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这一人们熟知的命题。但是,在艺术创作中到底徘徊的余地有多大,虚构的限度是什么,要看编创的水平。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正剧的表述模式,选择在历史变革和纷争中居于关键地位的一个君主和一个重臣作为作品创作的主线人物,以两者的经历和相互关系作为中心,由此写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每一部都有君臣两方主要人物: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张仪、秦昭襄王和范雎、白起……他们无论君臣,本身的经历就具有传奇色彩,君臣励精图治、携手历坚破难的创作思路给电视剧提供了非常正的基调,以贤君、能臣为中心叙事,他们的相互关系就容易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都带出来,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服务于这个主线,这就巧妙地处理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在细节创作上就可以放开手脚,以考究的细节处理与宏大叙事相匹配。这种对史实情节和艺术虚构的处理形式,为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树立美学品格和史诗品格提供了开创性的经验。
创作有厚重感的独特性作品,铸造地域文化开创性品牌。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历史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底蕴。《大秦帝国》系列剧涉及的不仅是单一的秦文化,更是以弘扬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全局眼光去客观诠释其他六国乃至周边族群的文化。整个创作团队在真实再现地域传统文化亮点的同时,以创作有厚重感的独特性作品来铸造地域文化开创性品牌。这既利于现代传媒发挥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地域文化在竞争中的软实力,也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注入了独特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不受商业模式影响——
尊重历史 顺应潮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李京盛
相对于唐宋元明清,甚至三国和西汉,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相当遥远,相关史料和遗迹都很少,《大秦帝国》这部系列电视剧能够在历史题材创作上坚持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这对我们当前的影视剧创作,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成功经验。
《大秦帝国》是一部古装历史正剧,剧中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服装、礼仪都参照史料,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作品所表达的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对历史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该剧对我们祖先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的呈现,让我们以更直观的方式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并反观现在,传递了正能量。此外,这部电视剧中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有巨大的历史冲突构成的戏剧冲突,还有一大批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历史进程的感人故事。
历史剧拍摄成本比较高,而历史正剧的要求更为苛刻,所以现在电视剧的拍摄主流是都市情感剧和现代苦情剧,这些剧投资少,回报快,是历史正剧所不能比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并受到观众的喜爱,标志着具有史诗性的历史正剧重新回到荧屏。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共分五部,通过全部200多集的篇幅,用影像形式来展现大秦帝国的崛起历程,而不是像其他的历史剧,仅仅将目光局限到一个历史人物或一个时代断面,这样大的工程需要创作团队的坚持,经得起诱惑,不能受商业剧的模式影响。为了制作《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出品方能专门成立一个公司,始终只做这一部系列电视剧,为此倾尽心血,攻坚克难,这在中国现阶段的电视剧生产规模上是没有的。这样的创作态度,这样的创作韧劲和创新精神,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一个尊重历史、尊重观众,坚守艺术理想与责任的创作团队,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作品。一个珍视自身历史资源和史学传统的民族,才是一个具有成长希望的民族,才能不断提升文明素养。
不宣扬腐朽,不展示血腥——
体现深刻的现实观照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 赵化勇
近一段时间来,不同的创作队伍,不同的电视机构创作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历史剧,但是戏说的多,穿越的多,后宫的多。像《大秦帝国》之《纵横》这样的历史正剧,并不多见,主创团队能够摒弃喧嚣,在历史正剧创作上投入巨大的精力,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敬佩。
《大秦帝国》之《纵横》以正剧的形式,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社会上有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一种是英雄创造历史,一种是人民创造历史。在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是主导观点。但是翻看史籍,所记载下来的基本上是领袖的历史、伟人的历史和英雄的历史。在那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能流传下来的肯定是伟人、领袖、英雄的历史。历史题材剧是要展现伟人、英雄、领袖,还是人民?《大秦帝国》之《纵横》兼而有之,符合历史发展大的潮流,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大秦帝国》之《纵横》还体现了对现实的负责。摄制团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创造了一部宏大的系列历史剧,用影像的形式史诗般地展示2000多年前的战国风云,呈现秦国从一个积弱积贫的小国走向横扫六合、实现统一的历史,其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收获。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环境当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要求,让中国能够尽快地发展起来、富裕起来、强大起来?不同的观众都能从《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获得不同的感悟与收获,体现了作品深刻的现实观照。
《大秦帝国》之《纵横》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尽量靠近历史,遵循影像艺术的规律,依据历史生发的脉络,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剧中的穿衣着装、言谈举止、仪态礼仪都充分尊重历史记载,也代表了艺术创作的潮流,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一部历史正剧只有对历史、现实和艺术充分负责,才谈得上对观众负责。这部电视剧立足于对观众负责的真诚,不哗众取宠,不宣扬腐朽没落的思想,也不过多展示血腥的屠杀,将文戏和武戏处理得恰到好处,其正面的价值观和出色的观赏性,一定会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开启历史剧第三阶段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王伟国
从央视拍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到“努尔哈赤”、“汉武帝”,我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以历史剧《大秦帝国》系列为代表,可以说中国电视历史剧第三阶段已经开始了。该剧气势恢弘,制作精良,具有历史思考和现实启发,跟过去相比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和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础,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丰厚的资源支撑,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是中国电视剧的重要构成。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到位。历史是第一时空,影像是第二时空。2000多年前的历史,离我们十分久远。但这部作品可贵之处是具有史诗品格,把镜头聚焦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重现了秦国的风采和时代的精神,让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秦国的社会、政治和军事,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更加可贵的是,在消费历史成为一种潮流的情况下,《纵横》主创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和美学观,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成功塑造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形象。史诗性剧作的品格之一,就是要塑造重要的历史人物形象。《纵横》比较成功地塑造了秦惠文王、张仪、芈八子等典型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表现了秦惠文王作为帝王的雄才大略和作为常人的爱恨情仇。在剧中,除了表现秦惠文王的历史视野和雄心霸气以外,还细腻地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正像美学家巴拉斯所说的,只有人的生活形象才能使我们看到真正史诗性作品的创新,而且这一形象越具个人特性,给人印象越强烈,整个作品就越独特。
独特造型美再现了战国风采。该剧服装、道具、化妆等十分讲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组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大秦帝国的历史时空,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聘请专家设计兵器,从形到质多方面再现秦帝国冷兵器的锋利。从王宫里面的器皿,到人物服饰,再到战国时期的礼仪都特别讲究,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另外,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步兵、骑兵、车兵三种不同的兵种参与其中,在绿草地、黄土地的背景中,呈现出战国时代独有的气象。为了营造更为逼真的历史氛围,光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内景全部是烛光,这样无论秦宫还是韩宫,都很明亮,同时光线也构成对人物情感的揭示,细腻,准确,有感染力。创作者们严肃的美学追求,非常值得称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