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丕清指导员工测试灯具的通电性能。
十二载打工生涯,他从一名普通打工者磨练成了年薪8万元的企业白领,而安稳的工作并未让他沉迷,想创业的信念一直在他心中激荡。2013年,他回到家乡定陶,踏上了自己的创业路。“虽然地方不大,但这是我梦想的起点。”说起自己的创业之梦,他眼中闪烁出自信的光芒。他就是定陶县冉堌镇三义集村返乡创业青年张丕清。
文/片 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任志康 臧宝安
放弃8万年薪返乡创业
2000年,仅19岁的张丕清就跟随南下打工浪潮只身来到深圳,进入富士康当起了学徒工,颇有头脑的他,不到半年就被提拔为生产组长。2009年,张丕清应聘到离家较近的济宁微山县一家照明企业,并第一次接触到神秘的LED行业。
凭借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张丕清很快深受老板的赏识,担任总经理助理,成为年薪8万的企业白领。新工作让张丕清增长了见识也看到了商机,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3年2月,回家过年的张丕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张翠英,并得到妻子的支持。吃了定心丸的张丕清深思熟虑后,最终选定LED灯具为创业项目。
“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销售照明器材,对灯具市场有一定了解,16瓦的LED灯管就可以替代普通灯管的40瓦,且不会产生污染和有害气体,市场前景非常好。”张丕清说,国家发改委还为LED灯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和鼓励政策,决定将LED照明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很有市场空间。
买房钱成创业启动金
今年5月7日,张丕清正式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创业初期,资金问题无疑成为最大的难题,房租、产品成本、工资这一项项费用,常让张丕清焦头烂额。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张丕清把本要买房子的钱全部投了进去,“本打算买房的钱,加上岳父借给我的25万元,这才凑齐了50万元的注册资金,注册了金利通照明器材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公司成立后,张丕清租用了500平米的仓库做厂房,招收了14名员工,主营LED终端照明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别看我这地方不大,我能加工LED吸顶灯、天花灯、球泡灯、日光灯等8个系列、300多款产品。凡是市场上有的,我这里大部分都能加工。”张丕清说,他聘请的工人大都是闲置在家的留守妇女,工资以小时结算,时间安排也方便她们接送孩子,工人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3个月成功开辟销售市场
“自己创业和打工不一样,亏挣都是自己的,压力挺大,不过干起来比以前更有激情。”在经验、技术上,张丕清有深厚的底子,凭借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念,张丕清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将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为了让企业尽快步入正规,张丕清一边开辟周边市场,一边与过去的老客户建立合作。凭着丰富的市场经验、过硬的产品质量,短短三个月,张丕清不仅跟菏泽6家灯具门市签了订单,还跟上海的一家照明公司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
“目前市场反应还不错,仅上海一家公司的业务,一年就能保底收入十几万元,我对创业致富充满了信心。”张丕清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走上创业这条路,就要一直向前冲,争取在自己的努力下,将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为附近的留守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