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非典型心脏病更易要人命

2013年09月27日15:16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非典型心脏病更易要人命

9·29世界心脏病日

  受访专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洪长江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通讯员 银春林 谢银龙 图/全景 新华社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病日”。

  说到心脏病发作,人们脑海中多会浮现电影、电视剧常出现的场景——因为激动或生气,患者捂着胸口痛苦万分,急忙掏出药片(硝酸甘油)放进嘴里……这给许多人带来误解:心脏病发作一定会出现心绞痛。

  心内科专家指出,虽然冠心病患者通常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心绞痛),但相当部分患者平时没有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这部分患者更容易漏诊,一旦发病即为急性心梗,因而更加危险。

  “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诊到50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洪长江介绍,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时,会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引起),严重的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心肌因严重缺血缺氧而发生大面积坏死),从而危及生命。

  以往,冠心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现在该病有低龄化的趋势,50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多,三十多岁的也不少见。洪长江说:“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诊到50岁以下的冠心病患者,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运动、饮食习惯不健康、吸烟等是导致冠心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洪长江指出,冠心病(尤其急性心梗)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非常重要。

  “不是每一个患者、每一次发作都有心绞痛”

  一般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都有相应症状,如冠心病发作会有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但并非每一个患者、每一次发作都有心绞痛。许多心血管科的临床医生都证实,有一部分病人,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但由于病变较轻或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所以病人没有明显的不适,甚至发生了心梗也无明显感觉。

  洪长江说:“医院经常会接收到一些急性心梗的患者,他们平时自认为‘很健康’,其实,冠状动脉早已发生严重粥样硬化,只是没有症状表现或症状较隐匿而已,但在某些因素(如突然遭遇不幸事件、某次运动、饱餐、过劳)诱发下可突然发病。就像火山或地震突然爆发,而爆发前无任何征兆一样。”

  另外,临床还有所谓“寂静性心梗”,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由于冠脉病变的特殊性,及这部分患者痛觉神经不敏感,发病时表现为无痛性心梗。因为这些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其潜在危险更大,许多猝死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所谓“会痛不会死、会死不会痛”,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人在平时体检做心电图检查时,有异常表现的不到1/3,而静息时心电图正常并不代表没有冠心病,因为检查时心肌缺血并未发作。

  还有一些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对胸痛并不重视,往往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的确心绞痛发作大多数时候可自行缓解,因而,他们不会紧急到医院就诊,以致贻误病情,酿成悲剧。

  “一些看似与心脏不相干的症状最容易忽悠患者”

  不少心肌缺血患者(尤其是初发患者、老年患者),并不一定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是表现为肩背疼、下颌疼、胃疼、牙疼等看似与心脏不相干的症状,令他们常常走错门诊,耽误了治疗。这些最忽悠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1、腹痛

  持续的中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是最容易被误诊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得了胃肠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通常会到消化科看病,经一系列检查却找不出病因,从而延误了心肌缺血的最佳治疗时机。洪长江建议,心脏病高危人群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在排除冠心病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

  2、牙痛

  有相当一部分心绞痛患者会表现为牙痛,典型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却并不明显,这在医学上称为“心源性牙痛”,主要是由于发生心肌缺血后,邻近神经的一种牵涉疼痛。

  3、肩背痛

  心绞痛除了会反射在上腹部和牙齿外,还会引发另一些牵涉性疼痛,主要包括下颌部、左肩部、背部以及指尖疼痛。尤其是下颌痛或背痛和胸痛一起发作时,要格外引起警惕,这是心肌缺血后引发的牵涉痛。

  4、胸闷、恶心

  胸部不适,尤其是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心绞痛的另类表现。医生在诊断时一般会将胸闷和心绞痛列入同等重要的考量地位。

  洪长江提醒:“除心绞痛外,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头晕、出冷汗、胸闷、烦躁甚至静息时有呼吸困难等,均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特别提醒

  定期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病变

  洪长江提醒,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嗜酒、肥胖者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到心脏专科门诊做检查,除了做心电图外,还应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血管成像或冠脉造影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冠脉病变,防患于未然。

  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治疗,避免发生心梗等意外事件。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