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
《欧阳海》
《三月三》
《夏夜》
《闹元宵》
《小伙伴》
陈白一,原名陈倜,一级美术师,教授。1926年9月生,湖南省邵阳市人。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美协顾问,湖南省白一艺术院理事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60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对中国工笔画艺术的研究贡献卓著。70年代专程去敦煌、永乐宫临摹学习,并广泛收集、研究民间艺术,得民间艺术之精华。80年代去西欧考察,吸收西方艺术之所长。他糅合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西方艺术于一体,表现现代生活,自成一家。中年兼攻写意人物。他以人民为本,不断深入生活,表现人民,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产生极大影响。其中《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欧阳海》、《听壁脚》、《晨风》、《夏夜》、《小伙伴》、《闹元宵》、《细语》等十多件作品获全国奖。《苗岭欢歌》、《任凭风浪起》、《三月三》、《迎春图》等分别藏于国家及地方美术馆、博物馆。90年代在京、穗、鄂、湘、港、澳、台和日本举办个展,并在京、鄂、湘、粤、港、澳召开“陈白一工笔画艺术研讨会”。出版有《陈白一画辑》、《陈白一新作选》、《杰出的工笔画家——陈白一》、《荣宝斋画谱——陈白一绘》、《白一画集》、《白一线描》、《湖南画家研究丛书——陈白一》等。获首批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证书。2005年3月荣获“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艺术家。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文萃报美术馆,将于10月12日举办《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陈白一艺术观念与绘画创作研究》首发式及“陈白一艺术资料文献展”开幕仪式。
《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陈白一艺术观念与绘画创作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滕小松教授历经数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大型学术专著。“陈白一艺术资料文献展”将精选陈白一代表作的创作草图、写生稿及几十年的照片图片,首次以资料文献的形式在文萃报美术馆展厅中向观众整体展示。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联、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省美协和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主办,花垣县人民政府协办,文萃报美术馆承办,活动得到了湖南省知名企业大汉集团的支持。
● 关山月(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著名画家):
神州大地百花开,育种园丁妙选栽。
湘水画坛陈白一,情深继往为开来。
● 蔡若虹(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著名美术理论家):
一个诚恳的人,一个朴实的人,一个说话不多、手脚勤快的人,一个忠于自己工作职守的人,一个4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进行工笔画创作的人:这就是湖南的著名画家陈白一同志。
● 王朝闻(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
当否定中华文化的嚣声,在美术领域震耳而引起困惑时,你却不怕有故步自封之讽,坚持为人物传神写照,不追随全盘西化的风气,为你的收获感到高兴。
● 金维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系原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
画家陈白一的工笔画像优美的田园诗,清新隽永,引人冥想。如《水磨歌声》表现水磨在缓流中回旋,山雀随着磨声跳跃、瑶歌在姑娘身边轻轻撒落。观众的思绪也自然随着歌声寻索;《竹喧戏鸭》中,瑶女肩竹经过溪涧,竹叶拂水,群鸭惊嬉,少女含笑回视,影留幽谷清泉;宁静的《夏夜》,瑶家少女轻盈地穿过凉风吹拂的巴茅。蓦然回首,荧火随风闪烁,似追随嬉戏。《木叶声声》、《舂米谣》、《絮语》、《听壁脚》都在从不同的生活面吟咏着山里人的心曲。
观众喜欢画家陈白一的画,是画面的情思激动着读者,是作品的内涵与读者发生了共鸣。
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是作者思想认识的体现。观众的反响也就是一种检验。
画家陈白一辛勤的探索,寻求到了自己的途径。而且,他在处理情与景、内涵与风格、传统与革新等方面的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潘絜兹(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原主任、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学会会长,著名画家):
50年代,我对湖南美术界同志说:“湖南有两个宝贵传统,一个是楚文化的历史传统,一个是近现代的革命传统。正是这两个传统,培养了湖南新一代的工笔画家。”从50年代起复兴工笔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进程中,组成了一支湘军,南征北战,作出了非凡的业绩,使湖南一跃而成为现代工笔画大省,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很不容易的。白一同志正是这支湘军的组织者和身先士卒的统领。
……
我说白一同志的画是动情的艺术,自己画时动情,让观者看画也动情。这情是充塞宇宙、非由述作的,有了它,使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物相互依存,人类相亲,社会安定,是人类所企求的大同世界的精神基础,也是我所说的大和至善。追求纯净的爱和美,在白一同志80年代以后的创作里,几乎每幅作品都充满了这种情,动人心魄。他带观众走进他的理想世界,一切都被美化、净化、诗化了,万物含情,情满世界。让人爱自然、爱生命、爱万物、爱和平、爱劳动,使人类互爱……一个艺术化的世界等待人类去创造,这是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和神圣使命。
● 杨力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
陈白一的画是新时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内容到形式是全新的,他的画丝毫看不到旧工笔画的半点影子,他把传统融汇在心里,溢于表现现实生活的激情中。
人物画创作处于目前状况,大家都认为需要振兴。在探索、试验、突破中工笔人物画近几年飞越比较大,风格多样、异彩宾纷,在这里面,陈白一先生工笔画艺术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疑说明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带头人,我们希望他塑造出更多的人物为祖国艺术百花园中增添更多的珍品。
● 李松(《美术》原副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
陈白一自从l955年画出了处女作《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之后,在中国画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他都留下一些好作品,仿佛一方方朱红印章,押印在当代中国画史的长卷上。
● 力群(《美术》原副主编、《版画》原主编):
《小伙伴》是一幅富有风趣的画。那三只小狗,令人感到也是三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这就是这幅画特别逗人喜爱之处,说明画家对于这些小生命多么富有感情。而吃饭的那儿童也画的真够味,她大概也实在饿极了,狼吞虎咽,竟忘了身旁的三个小伙伴。这比起法国大画家米勒的《喂食》也真毫无逊色。
陈白一的描绘社会主义时代劳动妇女的画,就是通过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的日常劳作和行动,歌颂了她们的和平安逸的具有诗意的幸福生活的。因此有人说陈白一是社会主义美术的一个代表,是名符其实的。
● 林凡(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著名工笔画家):
艺术的变革,首先是内容和情感的更新,经过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工笔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完成了重大转移的第一步。“工笔画艺术走出了低谷,看到了光辉的前景。”白一先生,厥功至伟!
白一先生的成功是新一代工笔画家的成功!尽管白一先生已年过花甲,但人们仍是把他界定在新的创造群体中。除他本人而外,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的画友,乃至整整一代新的湖湘文化艺术的创造者,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影响。流风所至,泽及三湘。我作为一个远在北地的湖南画家,祝福他成功!
●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陈白一有一方闲文印,文曰“心如水”……这种如水的心态、如水的意境,体现在他的每一幅画上,每一笔一墨之中,也贯串到他整个创作生活之中……他按照“心如水”的心态对待艺术,也以“心如水”的美学标准塑造他笔下的人物,捕捉美的情趣,创造美的诗境……水到了,渠成了,一个陈白一的艺术世界,在整个中国工笔画复兴的潮流里闪烁着清亮的浪花。
● 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白一先生以数十年的努力终于踏出了一条坚实而有成效的艺术之路,这对当代艺术家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作品独成一家,以浓郁的诗意和情趣、地方风情及时代精神显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格外令人关注和喜爱。
● 黄珂(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30年前我看到他的《迎春图》这一长卷式风俗画便拍案叫绝,认为他是中国的高猎奇。60年代在《欧阳海》一画中创造了一个纪念碑圆雕式人物,他处理火车急刹车时排射出的蒸气变幻为传统意念“英雄升天”的神灵气氛而具东方意味,工笔中线程式的运用使人物升腾起来,超脱起来,而将现实手法与浪漫变幻自然锲合。
挚爱湘西劳动生活的画家从极平凡的劳动妇女形象中发掘出动容之美,他将传统仕女画样式移植于农家苗家作讴歌,由于情境高妙,达到了光彩照人的观赏效果,这决不是简单的形式感移植,而是显示出一种远不同于《簪苑仕女》的美学观,其艺术性亦不逊似周昉,我想伦勃朗不正是将神圣与平凡融合而爆发出《尼德兰圣母》的巨大美学光辉吗?陈白一的作品《办嫁妆》、《喜雨》、《山谷清泉》、《甘泉曲》、《蝉鸣》是从劳动生活中酿出的艺术琼浆,是属于近年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力作之列。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