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之谜
28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尼雅河刚刚消失时,地表之下还有水,绿色的生命依然存在,干涸河道两边生长着令人兴奋的胡杨林,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一片金黄,闪闪发光。胡杨,又称易叶杨,树下面的叶如同柳叶,细而长,上面为圆叶。胡杨的根系十分发达,据说可达到树高的五倍,深深地扎在地下,竭尽全力吸吮着大地给予的一点点乳汁,抗严寒、耐干旱,每年只要吸收一次水分,就可茁壮成长。
大玛扎附近还能见到的绿色胡杨,转瞬间就消失了,我们的前方无路可言,再没有人迹,没有水源,甚至没有生命。但令人惊叹的是,当生机勃勃的胡杨树逐渐消失后,沙漠的边缘地带还有大片枯死的胡杨林,十分茂密,许多巨大的胡杨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地质学家说,胡杨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就是说胡杨的历史要追溯到1.3亿年以上。当地人说:胡杨生三百年,死三百年,朽三百年,那么这些胡杨树是否可达千年之久呢?安迪尔有一株胡杨王,高36米,树龄在千年以上。
这是一片无叶的原始森林,也是极为罕见的天下奇观。它们高大的身躯或傲然挺立,或横躺竖卧,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仿佛无边无际的树雕艺术博物馆,也像远古的侏罗纪公园。然而它的阴森昏暗,似乎会有无数幽灵出入其中,令人毛骨悚然!
枯死的胡杨林太大了,无法估算它的面积。可以想象,当这片胡杨活着的时候会何等壮观。我不能相信,大片胡杨林的死亡,仅仅归咎于自然变迁这种单一的解释。在干旱的沙漠边缘,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人们如果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稍稍表现出一点疯狂,绿洲便承受不起这种打击,难道这与人类的活动毫无关系吗?当年果木成荫,渠道纵横,歌舞升平的享乐追求中,难道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吗?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无法推卸的责任,面对凄凄惨惨的枯木林,或许人类应该做些忏悔吧。今天不必再追究古人的责任,但不能忘记枯死的胡杨林对人类的控诉,牢记大自然的警告。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