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一面旗帜。9月30日下午,刘庄村党委书记史世领、副书记王智义做客大河网视频直播厅。
谈老书记:两代书记的两个称号
史世领是刘庄村老书记史来贺的儿子。史来贺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过去“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了一个闻名全国、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史世领称呼史来贺为”老书记“,提起即是刘庄村前任又是自己父亲的史来贺,史世领说印象最深的是老书记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大爱。
“我最佩服的是老书记的人格魅力,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勤奋执着、廉洁自律,谦虚谨慎、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史世领说,自己和老书记在刘庄村都有个称呼,老书记的是“老头”,自己是“厂长”。史世领在出任刘庄村党委书记前,曾经是机械厂和药厂的厂长。
史世领认为要继承并发扬老书记的精神,“跟党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史世领说不仅要让刘庄村的群众富裕,也要让他们幸福。
王智义说,2003年刘庄村全村群众一致推选史世领出任刘庄村新书记。
“新书记沿着老书记的路,弘扬老书记的精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发展刘庄经济,受到全村人的爱戴。刘庄人说,‘我们又选出来一个好书记。’”
王智义认为史世领继承了刘庄村的精神,“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谈对群众有“两怕”:百姓是根基
长篇通讯《中国村魂》写道:史来贺书记一生不唯官、不唯上,唯独对群众有“两怕”:怕在群众中孤立、怕在群众中孤独。史世领认为这两话是正确的。
“如果脱离老百姓,没有了知心朋友老百姓这个根基,那你将失去铸就大业的基础,将一事无成。”史世领认为的“怕在群众中孤立”是说尽管个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由于没有和群众有效交流和沟通,形不成共鸣与合力,群众不理解,甚至是抵触,就会被群众孤立。“怕在群众中孤独”则说明不能脱离老百姓,没有老百姓,自我就会感受到孤独无缘。
史世领说,刘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带着对老书记的感情读《中国村魂》的,“读了以后,老百姓也更加缅怀、怀念尊敬的老书记了。”
“刘庄村自古以来就对善良、质朴、勤劳以及为刘庄群众做了好事而故去的人们有着强烈的缅怀之情,老书记是刘庄老百姓的普通一员,全身心为老百姓的幸福而忘我工作,老百姓自然而然对他缅怀和怀念。”
王智义认为《中国村魂》真实反映了老书记奋斗的一生,“看文章就联想到了老书记在田间、工厂和职工群众座谈的音容笑貌,通讯非常激励人、鼓励人。”
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史世领认为刘庄的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市场反差过程中,悟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这里和经验,对刘庄村由追求高速度向追求高质量的转变、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刘庄的各项事业要保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现有存量的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工业优化,再造流程,提升技术含量,提高竞争力。要增量发展技术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要壮大集体经济。”
史世领称刘庄的小社会是和谐繁荣和健康的,但他承认,刘庄的经济状况和全国一样,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给年轻人的鼓励:创业要创伟业
“立志要立大志,创业要创伟业。”访谈中主持人还提到希望史世领能给网络一代的年轻人一些鼓励。史世领对年轻人的创业提出了建议。
“当代年轻人基础好、条件好,受到的教育也好。但年轻人创业要植根于‘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之上,立志要立大志,创业要创伟业。要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当年的年轻人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
后记:
访谈结束后,大河网记者发现史世领拿的是一台不到100块钱的手机,现在几乎已绝迹。史世领说,“这手机省电,一次能用好几天,不会耽搁事。”
作为刘庄村的当家人,史世领和他的父亲一样,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老百姓的事情上,如同史世领所说的那样,“只要你身系老百姓,忘我的工作,老百姓自然会记着你。”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