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陈建华:一刻不停地往前跑

2013年10月10日00: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陈建华:一刻不停地往前跑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是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常讲的一句话。如今,恒力集团产业链不断延伸,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正朝着"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目标,一刻不停往前跑。

  恒力集团2012年销售额850亿元,利税115亿元,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第11位。恒力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体大”,而且还在“质高”,创造了多项之“最”:拥有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这一切,都是在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的带领下,历经19年打造起来的。“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是陈建华常讲的一句话。如今,恒力集团产业链不断延伸,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正朝着“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目标,一刻不停往前跑。

  敢为人先一心谋发展

  日前,记者在恒力集团总部专访董事长陈建华。他坦言:苏州是“苏南模式”的摇篮,但自己不在体制内,在那个讲身份的年代,他仍然属于农民。不同的是,经过走南闯北的磨炼,凭着聪明勤奋和吃苦耐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已经掘取了第一桶金。

  “3亩3分地,27名员工,恒力集团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陈建华如是说。原来,1994年,陈建华所在地的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濒临破产,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斥资买了下来。

  谈起恒力的发展历程,陈建华颇多感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个体户想通电、通水,都受到很大制约,更别想能得到政府的多少支持。”

  陈建华称,正是这样夹缝中求生存的境遇,使恒力与生俱来地具有洞悉市场风向,创新求变的基因。

  在收购吴江化纤织造厂一个月后,陈建华举动令当地业界为之一震——淘汰原有的有梭织机,引进1200锭网络车。接踵而至的是他又引进第一批88台喷水织机……直到拥有12000台先进织机的时候,恒力已经做到了全国行业的老大。

  有好的设备,没有好的原材料,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建华说,本世纪初,国产化纤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即使这样仍被一些国企所垄断。恒力决定上马40万吨的时候,本身压力很大,很多人不相信,也不理解,理由是“民营企业怎么能上化纤呢?”

  陈建华坦言,事实发展证明恒力的决策是正确的,2003年和2004年许多国有石化公司做化纤的出现亏损,到了2006年、2007年的时候,生产化纤的“国家队”企业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民营企业替代。而今,恒力年产化纤已达320万吨,大大超过了本世纪初全国产化纤的总量。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句陈建华常讲的话,勾勒出了其对行业,对市场的前瞻把握,以及心无旁骛,敢为人先的执著和胆识。

  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

  从1994年一人操作一台机器,每小时产布24米,到如今的一人可以操作50台机器,每小时产布量接近450米……恒力集团已然从27人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高档工业丝生产基地,这种脱胎换骨式巨变凭借的正是一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恒久动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尤其是化纤行业遇到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产品市场需求萎缩等困难,一些企业运行与发展陷入了有史以来的低谷。面对困难的经济环境,陈建华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这正是采购设备更新换代的大好时机。

  “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的设备正常市场价需要投资20亿元,而当时只需投资12.8亿元。”陈建华解释道。

  于是,陈建华做出了一个决定,建设20万吨工业丝项目。对于陈建华的这个决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顶着巨大的压力,恒力化纤工业丝项目上马了。

  2009年,恒力又上了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也是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项目的配套安装。

  2010年1月,恒力化纤年产20万吨工业丝项目成功开车。由于这一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使恒力一举取代德国企业成为全球最大涤纶工业丝的生产企业。

  “我们这个行业不能跟风,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能跟着人家跑。该做的项目,不要犹豫!”陈建华感慨地说。

  目前,从国际层面来说,现如今韩国、日本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化纤产业在进一步萎缩,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我国的化纤工业在未来将担负起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陈建华分析当前行业现状时这样指出。

  “无论做织造、化纤,还是PTA,我们都要做高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中纺织业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瞄准国际一流。”陈建华说,今年到现在为止,全国纺织企业大面积亏损,但恒力有利润。

  陈建华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不下来,如何盈利,只有在创新上面下功夫才是可以完成的,在市场上面向高精尖要效益。他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力,规模、装备、管理、研发和售后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纺织产业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一个高端装备与高新技术运用密集的新兴产业。他指出,随着时装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恒力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如恒力现在生产的化纤产品,不仅具有个性化,还具有功能性,如,舒适、防臭、保暖,携带便捷等,已经具有了非常高端的客户。

  瞄准全球做一流企业

  今年1月至8月,恒力集团完成销售额近700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销售额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53%。“目前,恒力集团已在苏州、南通、宿迁、大连、营口建立了5大产业园,形成了从石化到聚酯、化纤、织造、纺机研制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员工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陈建华这样表示。

  陈建华说,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都是一个市场,市场是无情的。中国服装业为什么有生命力,就是因为有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不断的创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化纤产业还较为落后,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台资的,韩国、日本的,欧美的化纤产业纷纷萎缩?其原因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冲出来了。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市场化的竞争,今天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

  陈建华告诉记者,在科研上,恒力从来不吝啬,在引进国内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同时,还大量引进国外研发机构的技术专家。目前,恒力5500多名技术人员与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等地的100多名资深专家,共同组成了国际研发团队,依托“恒力国际研发中心”和“恒力产学研基地”,为企业进行高端差别化产品的研发。

  在大容量聚酯差别化技术与产品开发方面,恒力化纤大力创新,“超细纤维关键技术”获国务院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殊荣,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跃居我国化纤行业最高水平行列。

  陈建华不仅企业做得好,做得大,而且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发起成立了“恒力慈善基金会”,参与到联合国RC信托基金会的活动计划、国家“希望工程”和“光彩事业”中,向灾区捐款捐物、捐献巨额财物给各类慈善机构……从创立企业至今,恒力集团用于各类慈善事业上的款项累计已达4亿多元。

  “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这是恒力的发展目标,如今,恒力集团已经形成了从石化到织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研发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PTA项目是当前全球工艺最先进、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恒力在聚酯化纤产业,拥有全套原装进口熔体直纺设备,配置德国吉玛、巴马格、日本TMT公司一流的聚酯、化纤、加弹设备,聚酯化纤产能已做到全球第一;恒力共拥有1.2万套先进的喷水织机、喷气织机,8500台倍捻机及其配套设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

  陈建华由衷地说:“展望未来,恒力集团将继续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做强、做大石化和纺织板块,推进产业进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腾飞竭尽全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