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勤劳的汗水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他用非凡的胆识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不求企业成为行业内最大最强,但求企业能被社会广为尊重。
这位40岁的安徽中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常被同行以“另类”视之——创业不过10年,企业规模中等,却十年如一日热衷公益。2011年至2013年,他连续3年走上博鳌亚洲论坛,在这个高层次的平台上,这位衢籍企业家让世界听到了他的声音。
激情创业成就梦想
余竹云出生于浙江衢州市高家镇斋堂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3岁时才拍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18岁那年,认定“好男要当兵”的余竹云自愿参军入伍,被分派到安徽。离家时,余竹云就暗自下定决心,不闯出点名堂,决不回家。
在部队的5年,他获益良多。部队的生活练就了他刚强、果断的意志,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永不放弃品质。5年的军旅岁月,善学肯钻的余竹云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被调进了战友们都分外羡慕的机关部门。
1995年,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余竹云选择了离开部队,开始一边求学,一边做起了销售工作。当时的销售员不太受人待见,“闭门羹”吃了多少,余竹云自己都记不清了,被人恶言相向,推出门外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对于这样的冷遇,余竹云一直笑容以对。一次被拒绝,第二次再去;今天被推出来,明天又重头再来……
1999年,余竹云加入香港京信通讯集团,成为一位职业经理人,负责安徽地区通讯设备的销售业务。2003年,京信集团在香港上市。余竹云判断,通讯行业可能会进入一个增长低谷期。于是,他把手上的股票进行了转让,带着资金加入了香港中环集团,成为集团董事并任集团执行总裁,负责集团在安徽的地产及通讯IT业务,并投资了进驻安徽的首个项目“中环·国际广场”。从此,余竹云便和他的中环集团在安徽逐渐站稳了脚跟。
2004年3月,余竹云创立安徽中环投资集团。经过9年的发展,安徽中环投资集团从2004年成立之初的两间办公室、几个员工发展到如今拥有600多人的集团公司,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成为涉足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资产管理投资、文化传播、物业管理等产业的一流企业。
支持创业放飞梦想
现如今,余竹云的公司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他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不求企业一定要做到行业内最大最强。如何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企业,才是余竹云和中环集团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年轻人一直是余竹云想带动、想影响的人,也是他始终致力帮助的人。余竹云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徽商,支持青年人创业都是中环投资集团和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人在创业过程中不要去埋怨,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创新。”
当被问及创业初期经历过最大的困难和门槛是什么时,余竹云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更应该珍惜时间和资源。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知识结构,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勤奋进取、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公益与事业并行
翻开余竹云的“简历”,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在商界取得的成功之外,余竹云的另一张名片的光芒同样是熠熠生辉——他是一位“中国好人”。
“对我而言,做公益就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做让社会尊重的企业,做释放‘正能量’的人,这是我奉之一生的价值追求。要让这个社会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道德力量才有可能长存与发展。”余竹云如是说。
余竹云的公益之路开启于“无心之举”。2001年,28岁的余竹云在香港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当时,父母亲就认为,儿子挣钱自家盖小洋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余竹云没这么想,当年,他用辛苦跑业务得来的3万元,捐出来为老家修了一条乡村公路。
自此,余竹云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余竹云为大大小小的活动捐款捐助60余次,捐款总额达2400多万元。
“我们不是捐得最多的,但一直用心在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公益事业重要的不是捐钱,我们是在践行一种朴素的社会责任。”余竹云一直认为必须把公益做到最需要的地方,把爱心献给最需要的人。
用慈善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余竹云希望他的慈善之举不仅仅是“救急”,而是能够产生持久的“正能量”,同时也在为社会管理创新而“探路”。
余竹云曾经的战友转业后成为一名监狱管教员。一次聊天中,这位战友谈到别看犯人脾气暴躁得不得了、经常打架,可只要家里人来看他们,再蛮的大男人都温顺得像绵羊一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余竹云希望通过帮助这些服刑人员的子女,来感化高墙内的人,给他们好好改造的动力。
余竹云采取了看似“绕弯子”实则有效的鼓励方式。2007年,全国第一个专项救助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希望工程救助基金——“中环竹云助学基金”成立,余竹云出资52万元。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可以提出申请,凭自己在狱中的良好表现为未成年子女争取助学款。迄今为止,这项基金已经让1000多位服刑者家庭受益。
“公益也能助推社会管理,激发受助者的内在动力,让每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到阳光,拥有安全感。”余竹云一直为此积极探索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