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副中心规划图
增城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空间分布图(2020年)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通讯员 穗规宣
增城发力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具体规划近日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记者从规委会获悉,到2020年增城规划人口规模将较现状增加约100万人,整体城市空间布局为“一核三区”,其中核心区将围绕挂绿湖重点建设挂绿新城,超过10个大型公建项目将陆续落地,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的公共活动空间。交通方面,增城将有4条地铁和10条有轨电车线路,并通过凤凰山隧道建设等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
规划
重点发展挂绿新城
广州实施“123”功能布局,将增城定位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到2020年达23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242平方公里(现状:服务人口137.5万人,建设用地202平方公里)。
近日获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拟将增城建设成“生态水城”、“四季花城”、“田园绿城”,壮大生态经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建设高品质、低成本、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赋予增城五个发展定位: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职业教育基地;珠三角东岸地区交通枢纽;广州东部生态宜居宜业新城。
未来,增城将按照“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发力建设,具体指的是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生态区、科教生活区、东江新区。
增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荔城、增江和石滩2街1镇,功能定位为以挂绿湖为核心,依托增江、西福河、东江,建设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水城、花城、绿城、现代田园生态之城,全面提升商业、科教研发、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医疗配套、主题公园等城市综合服务配套功能。
核心区的重点发展平台为挂绿新城。据规划,挂绿新城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西到规划荔新路外环线,东邻增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生态用地40平方公里。挂绿新城将70%左右的土地用作生态涵养,不改变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其中30%用来开发的土地中,主要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发展生态产业和居住。未来将建的公建包括万达商业综合体、增城大球场、中央广场、文化会议中心、岭南精品酒店、行政办公中心、增城广场、中央水系、公共设施、增城少年宫、增城大剧院、市民广场、挂绿湖水利工程等。
东江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塘、仙村和永宁2镇1街。重点发展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广州增城环保装备产业园。
科教生活区规划范围包括朱村、中新1街1镇。功能定位为建设宜居新区、科研教育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重点发展平台包括广州教育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
北部生态区规划范围包括派潭、小楼和正果3镇。功能定位为限制发展工业,培育发展高端星级酒店群和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平台包括广东增城省级地质公园、白水寨生态休闲度假区、小楼人家生态农业示范园。
交通
30分钟通达中心城区
交通方面,增城将有一条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两座枢纽中心(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广场交通枢纽中心)、三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汕铁路、广州东北货运专用线)、四条地铁(13号、21号、16号、6号线)。还将建新型有轨电车(10条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近期规划建设2条线(1号和2号线),总长度18.8公里,设站24座。
为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的高速直达,增城将推进凤凰山隧道建设,并规划建设贯穿南中北的新派高速公路,推动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各功能区间15分钟通勤。
现有交通网络也将按照低碳、生态、便捷的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优化3条主干道——北三环二期、广汕公路、荔新公路;下沉3条市政路——增滩公路、爱民路、大球场路。
旅游
重点打造两大旅游带
未来增城的旅游空间布局将重点打造“两带”——凤凰城—白水寨西部乡村观光带和鹤之洲-湖心岛东部休闲产业带。前者由南至北依次贯穿新塘镇、朱村街、小楼镇和派潭镇,全长约80公里;后者以增正公路为依托,起于增江街鹤之洲,止于正果镇湖心岛,全长约30公里,途中串联鹤之洲景区、荷塘景色景区、白湖水乡景区、何仙姑景区、小楼人家景区和湖心岛景区。
为保护好增城生态,规划还结合三规合一和村庄布点等规划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出禁建区面积542.08平方公里,限建区面积821.92平方公里。禁建区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北部的森林公园,包括全市水库、山塘的集雨区域、挂绿湖岸线周边200米范围,增江、东江两岸各100米范围及西福河两岸各50米范围。
规划范围内有22处不同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将全部实施原址保护,恢复古寺庙,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结合现有文物点打造一个历史纪念文化博物馆。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