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佛山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2135元/月。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刚过,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每年重阳节有关养老的话题都会受到很大关注。今年7月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将每年重阳节定为“老年节”,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居的家庭成员应该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否则将构成违法,这给今年的重阳节赋予了一层新的涵义。
虽然我国历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但现实生活却迫使很多人不得不离开父母,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对老年人来说,除了要面对子女不在身边带来的精神空虚,还面临着生活水平下降所带来的物质压力。
根据佛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提供的数据,目前佛山养老保险替代率为55%,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2135元/月,能够维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而要有较理想的生活水平,还需要加强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真正构建起社会养老的三大支柱。
职工养老基金当期收支结余收窄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份,佛山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217万人,前三季度佛山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8.49亿元,支出74.07亿元,当期结余24.42亿元,养老基金基本维持在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良性运作状态,但背后也存在隐忧。
近几年,佛山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佛山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99.6万人,到了2012年达到207.6万人,同比增长4%,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了217万人,同比去年底增长4.5%。
与此同时,基金当期收支结余却呈现逐年收窄的趋势。2011年佛山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2.7亿元,支出64.31亿元,结余38.39亿元。到了2012年基金收入为118.55亿元,同比增长15.43%,基金支出却大幅增长了30.75%,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基金支出的增长速度,基金收支结余缩小至34.46亿元。根据今年前三季度基金收支结余的情况,预计今年基金当期结余将进一步缩小。
导致养老基金结余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退休人数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根据统计,2012年佛山养老保险退休人数为40.22万人,同比2011年增长9.3%,增加了3.42万人。今年退休人数进一步增长,仅前三季度就比去年底增加了2.28万人。
养老基金结余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佛山连续10年上调了退休养老金标准,企业养老金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佛山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约为2135元,相对佛山企业职工月平均3850元的工资水平,养老金的替代率约为55%,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考验依然存在,“老龄化提出的挑战,一方面是老年人口逐渐增多,享受养老待遇的人数增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劳动年龄段的人数所占比例降低,应参保人数增幅会逐渐降低。”佛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一名负责人表示。
新农保覆盖62万人
相对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致力于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新农保起步要晚得多,但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大进步。
据介绍,佛山新农保制度2010年1月正式实施,经过一年半的推广即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底,参保人数达到62.2万人,其中缴费人数31.8万人,享受待遇的退休人数30.4万人,退休人员占比达48%以上。
目前佛山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个人缴费标准分为每月30—70元五个档次,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建立基础养老金,目前全市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至少可领120元。
此外,从今年1月起,佛山还新增了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待遇项目,计发标准为佛山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并根据每年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而调整。
尽管如此,新农保的标准仍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同样面临着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
要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对现存的基本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健全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运营管理方式,加大财政投入等,“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改革,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中,地方政府可发挥的空间有限,基本的做法是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要实现富足的退休生活,还需要构建起多层次的养老体系。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含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三大支柱,但从现实来看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发挥了其作用,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远远滞后。未来需要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增强第二、三支柱的作用,真正实现养老体系的三条腿走路。”
■建议
退休生活越早规划越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不出现大的下降,越来越多人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对此,理财规划师建议,规划退休生活越早越好,并且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险种。
35岁前首选意外险
中国人寿佛山分公司销售策划主管李耿恒建议,最理想的状态是从出生开始规划养老,“规划越早,成本越低,保障也更高。”但对一般人而言,35岁以前应该优先购买意外险,“在我们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在保障未完善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意外先来还是年龄先来,在这个阶段,意外往往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他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购买一份意外险,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保额,“意外险是最便宜的险种,每年缴付200元就有10万元保额,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增加保额。”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购买重大疾病险,“对普通人来说,20万到30万元的保额比较合适,在事业起步阶段给自己一个保障,也可以让家人安心。随着事业期的上升,再逐步增加保额和保障范围。”
太平人寿佛山分公司区域总监、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江雨宏指出,35岁以前应该以保障型险种为主,选择顺序是意外、意外医疗、住院医疗、重大疾病,在完善了基本保障后,有条件的再购买一些收益型险种作为补充。
35岁—55岁重点规划养老
对于35—55岁的人群,正处于事业抛物线的顶峰,拥有更宽裕的经济能力,小孩子也逐渐长大,这时候需要重点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可以选择时间较长的险种,比如10到20年,这类型的险种一般可以保障到75—80岁。”李耿恒建议,在前期完善了基本保障后,在这个阶段逐渐增加固定收益型和分红型险种的比例,给自己一份安稳的退休生活。
55岁后可购买老年卡
到了55岁以后,可以选择的险种已经很少了,“这时候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开始下降,购买疾病险可能无法通过审核,可以选择一些保意外的老年卡。”江雨宏介绍,相对于其他险种,老年卡的成本更低,保障也更纯粹,“老年卡一年一保,一般只需要300元左右,可以对意外伤残等事故作出保障。”
此外,对于有条件的人群,可以选择短期缴费的险种,“这类型险种一般要求一次性付清或者3到5年付清,每年的保费要求较高,交完后马上可以拿钱。”
李耿恒同时提醒,对即将步入老年的人群,在选择分红加固定返还型险种时,需要注意返还时间,建议选择每年一返的险种,“每几年才返还一次的险种对老年人的意义不大。”
■观点“以房养老”
执行难度大
针对此前广受关注的“以房养老”,江雨宏认为要从两方面来看,“这是给那些拥有房产的人多一种选择,从养老手段的多元化来讲是好事情。”但他同时表示,“以房养老”实际执行起来难度会比较大。
“首先是房子价值的评估,现在值50万元的房子,过了10年后值多少钱就很难评估。其次是房产价值的返还期限难以把握,如果规定分10年返还,那么10年后怎么办呢?这里面涉及到对房产所有人寿命的评估,这个做起来很困难。”江雨宏认为,对保险公司和银行来说,“以房养老”同样要遵循大数法则,只有做的人达到一定量,才能越接近标准值,才能更好地对潜在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和控制。
此外,他认为国人的观念阻碍了“以房养老”的推广,“中国人习惯把房子留给后代,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短期要扭转过来比较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