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傅在指导学生练武
公益达人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毛亚美
‘在深圳市南山区阳光文体中心二楼,有一家隐藏在狭窄过道内的小武馆,名为“群英民间武术俱乐部”。馆主孙俊山是一个习武多年、身怀绝技的武术达人,他在这里开办传统武术绝技的展览馆,免费向民众开放,并且无偿教授功夫。从2009年底建立起,这个公益武术之家已经坚持了4个年头,创办者希望这里能成为推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理想之地。’
免费表演:飞檐走壁、铁砂掌
走进孙俊山的俱乐部,仿佛来到了一间武术博物馆。狼牙棒、皮鞭、大刀等武器展列在一侧,桌上摆有刀架、沙盘、沙袋等练武道具,墙上则挂着拳法、绝活简介等资料。这里是他一手创办的传统武术绝技功力展览馆。
与一般博物馆展示静物不同,孙俊山的展览馆以现场表演为主。每逢周三以及双休日,他和学生们到这里练武,人们可以随时进来观看。孙俊山会为每个参观者讲解武术的知识和练习方法,并根据参观者的要求安排人员现场演示。羊城晚报记者看到,铁砂掌、挥鞭断纸、飞刀,甚至“飞檐走壁”等绝技都在表演的名单中。
在记者的邀请下,孙俊山亲自上场表演“铁砂掌”。他站在一个长凳前,凳子上摆着一块大理石,他深吸一口气,用厚实的手掌猛拍下去,结实的石块顿时断开,接着他又将石块一一劈成碎块。随后,他的学生们也在现场表演了后空翻、飞牌断纸、飞针穿玻璃等绝技。
“我不想让大家只是看一些道具,而是要亲眼见识一下武术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才有说服力。”已经习武20多年的孙俊山发觉,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的武术,有的认为是骗人的把戏,有的则感觉很神秘。“我开这个展览馆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这些武术绝技都是存在的,而且每个人都能学。”
孙俊山告诉记者,很多人会将武术和一些技艺表演混淆,如何让人们分辨真假、了解真正的武术文化也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展览馆中,孙俊山向记者展示了他自己编写的《民间艺术项目收集》,里面收录了他从各处搜集的一些绝活绝技,“里面很多都不是真正的功夫,比如所谓的手掌吸物、铁头功、电钻钻体等都是技巧性的东西,一点就会,只能称得上是艺术表演”。
在孙俊山看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发扬光大。自称“武迷”的他曾到少林寺习武,下山后还先后师从6名民间武术家,并考取了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裁判员和教练员证书。
“真正的武术是经过长年积累下来的,比如铁砂掌,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绝对练不出来,每天都要在砂袋打上3000多次,一天不练习就废了,所以最后能练成功夫真的很难得”,孙俊山感叹说,“现在能静下心耐住寂寞练武的人很少,很多功夫都慢慢失传了,这么好的东西如果丢掉了真的很可惜。”
公益探索:教授学生防身术
除了展览,孙俊山的武术馆还担负着另一个工作——公益,在这里,不论是参观还是培训,都是免费的。“只要对武术感兴趣,都可以过来切磋学习”。
现在跟随孙俊山练武的学生有50多个,几乎都是家境贫困的外来务工子女。9岁的女生李徐是这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学生,父亲在工地扛钢管,母亲帮人缝衣服,都是从外地来深圳的打工者。“我有个同学在这里练武,他说这里的师傅人很好,而且不收钱,我自己也对武术很感兴趣就过来学了。”李徐说,她在这里练武有半年的时间,现在已经学会了少林罗汉拳、翻跟头、拳击等功夫。
孙俊山告诉记者,在他的武术馆里,有很多像李徐这样的孩子,他们过来学习武术都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我自己也是从外地来深圳的打工者,因为功夫好,就被很多人和媒体关注,还有爱心人士帮助我,我很感恩,就想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回报他们”。
在孙俊山的培训课程中,擒拿格斗防身术是最主要的科目。这源于他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忧和考虑,“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歹徒袭击校园、挟持学生的新闻,很想用我多年学习的功夫为他们做点事情,提高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和自我保护能力。”孙俊山介绍说,目前他主要的培训对象是9岁至18岁的女生,当她们遇到挟持遭到侵犯时,比如抓头发、揪衣领、拧胳膊等等,都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逃脱,保护自己。
他希望能将这个培训活动发展成为南山区甚至深圳市的公益品牌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未来堪忧:缺乏资金和精力
孙俊山说,开武馆、做公益是自己最大的梦想。然而,这条公益武术之路要坚持走下去并不容易。
据孙俊山介绍,俱乐部在2009年12月建立,注册资金3万元是一位热爱武术的爱心人士捐赠的。由于坚持免费参观和培训,除了外出表演获得微薄的报酬,武馆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而在支出方面,孙俊山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的场地租金3000多元,水电费400元至500元,加上道具等等,一年下来的投入至少四万元,对于孙俊山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每次练习和表演都要损耗一些材料,像劈砖、飞针需要大量的砖头和绣花针。我还想为学生们定制统一的服装,这些都要考虑经费”。
目前孙俊山依然坚持对外来务工子女不收费,只对一两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员收取培训费。同时他也正在考虑是否收取展览馆门票,减轻生存压力,但他对于这个方案也有所顾虑,“从公益的角度讲,我希望能将免费坚持下来,不过我已经办了4年,资金和精力有限,也无法长期做下去”。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