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韩颖:用热情与执着开启第二人生

2013年10月19日06:44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韩颖:用热情与执着开启第二人生

■本报记者 谈燕

近日,上海首个无障碍电影日活动中,韩颖圆了儿时的舞台梦,她与沪上知名的播音主持人合作朗诵诗歌《梦想电影院》。
回到家,她听母亲说起,父亲无意中看到电视上的直播,这位强硬的老爷子居然老泪纵横。
曾经,师范毕业的韩颖,以为自己一生都会在三尺讲台上。
然而在2001年的教师节,她的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她从主课老师转向教授书法、绘画等副课。随后几年,视力越来越差,2007年,她一路哭着领取了低视力残疾证。
几乎经历了所有负面情绪,在众人的一路相助中,她走了出来。曾经以为失去的东西,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来了——
韩颖完成了本科自考,带着导盲犬“耳思”去了美国、意大利、香港,成了社会企业兼任培训师,通过了中级口译笔试,参与编写《残疾人社交心里和社交礼仪》课程教材,最近正在为成为一名能够独立工作的速录师而努力。
失明,并没有让她的生活陷入灰暗,她调动所有的热情与执着,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把你的心打开,在阳光下晒晒”

韩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对细节的专注。
电话那头,她这样描述去她家的路程:“地铁下来,有一座天桥,天桥对面,楼最高的那个小区就是,门口的小区名字很醒目。”
见面时,她身着绿色对襟中装,袖口上是粉红镶白边的荷花图案,黑色阔腿长裤,裤脚下摆一侧绣花,活脱脱的江南女子模样。听到记者聊起她的穿着搭配,韩颖来了精神,“衣服都是我选的,每天搭配也都自己来。”
有谁想到,在拿到低视力残疾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她对穿着完全失去兴趣,“都看不到了,还需要考虑穿什么吗?”
那段时间,她几乎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往来,家里电话至少换了3次。有人告诉她视障人士可办免费乘车证,可她摸都不想摸这张证。
直到最好的朋友千方百计找到韩颖母亲单位的电话,知道了她的真实情况,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并跟她说,“一定要先学会电脑!”她才在同学的帮助下,安装了读屏软件,跌跌撞撞开启网上冲浪之旅。
“每天有事干,每天有惊喜。”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运用自如,逐渐地,她学会了简单上网。韩颖说,那时候的她强烈想学知识,不想被社会淘汰。后来,她上了天涯读书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红楼梦》,原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看’了。当我在网站找到同个版本的《红楼梦》时,开心的一晚都没睡着觉。”
学会上网,原本的生活有了复苏的迹象。而在2008月6月1日这天,来自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邀请,让她的生活开始加速恢复。“是一个技能培训班,一周要上两个全天。”一开始,她很抵触,“独自在外,吃饭怎么办、上厕所怎么办?”硬着头皮去了一个月,“发现有相似遭遇的人不少,大家有共同语言,熟了之后,想法变了,出来多了,就想减肥了,想买好看衣服了。”
回顾这一段经历,韩颖提起一位盲人朋友跟她说过的一句话,“把你的心打开,在阳光下晒晒;扫去灰尘,人生重又晴明。”

“是热心人一路推着我往前走”

学会了用QQ,发电子邮件,结交了一批新朋友,韩颖的心思活络起来。
她再次想到了因为失明而中途放弃的由华师大主考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失明前,她用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完成了总共14门自学考试科目中的9门考核。在学会“用耳朵读书”后,韩颖萌生了把未完成的学业进行到底的想法。
几乎清一色的善意反对声。从未有过盲人参加过自考,甚至从未有对应的操作流程。再加上每一门课的教材都有厚厚一叠,复习也是大问题。韩颖不甘心,2008年11月的一天,她从广播里得知市领导要参加《市民与社会》直播,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广播大厦的总机,出乎她的意料,电话很顺利地转进了主播秦畅的办公室。当她把失明后想要继续未完成的自学考试的愿望说出后,秦畅非常支持,鼓励她在节目中向市领导表达求学愿望。
2008年11月26日,被韩颖称之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天中午,她的电话被接进直播室。当她向市领导说出想继续自考的请求后,市领导当即表示,“一定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门,就此为韩颖重启。不久,她收到市教育考试院“同意参加自学考试”的邮件。2009年,韩颖走进华师大校园,重返阔别了8年的自学考辅导课堂。同年10月,在华师大自考办的精心安排下,韩颖走进为她特设的绿色考场,进行了失明后的第一场自学考试。到2011年6月,韩颖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华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剩余全部自考科目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那些对着墙壁,一边听教材、一边复习背诵的艰难经历,被韩颖轻描淡写带过。她说得更多的,是帮助过她的人。“感觉是他们一直在后面推着我往前走,我才有了不断走下去的信心。”
自考的实现,让韩颖豁然开朗,她的人生翻开全新的一页。她开始了更多尝试:2011年下半年,她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参加 《英语中级口译》 考试的资格。2012年3月,她和几位盲友一同走进了特设在开放大学的中级口译“绿色考场”,顺利通过笔试。去年下半年起,韩颖配合参与了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学院的《残疾人社交心里和社交礼仪》课程教材的编写,目前教材已出版。

“开朗一些,整个世界都向你敞开”

在不断填补“空白”,攻克“不可能”的过程中,韩颖忙碌而充实。
走进韩颖的卧室,琳琅满目的收藏让人眼前一亮。1:12的欧式起居室模型和同比例人偶,在她的布置下,依次呈现于橱柜的不同隔层上。她指了指最上层的摆设,有人偶坐在钢琴边上,壁橱、椅子皆已齐备。更让她得意的是,另一个橱柜中的可儿娃娃和“七仙女”人偶,这些不同打扮的人偶,均代表着不同历史人物。“虽然看不到,但我可以请别人描述,就是因为看到过,我可以想象。”
韩颖先后去了美国、意大利、香港等地旅行,甚至还尝试在一些城市独自出行,“只有到了那里,才会有真切感受”。
韩颖描述了在意大利的经历。因为在一家社会企业兼任培训师的缘故,她去年参加了公司在米兰召开的全球年会。在一名志愿者的帮助下,她来到米兰大教堂,触摸教堂墙面的各种浮雕、壁画,猜测着各自代表什么,“那时已近黄昏,下着蒙蒙细雨,广场上传来卖艺人的萨克斯管声,我站在大教堂前,感觉古老而又沧桑的气息迎面扑来,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旅行的意义。”
前往美国,也是得益于韩颖在进行网络对外汉语交流时结交的一批国际爱心人士。在美国国内转机时,同伴为了让她放开胆子,登机时并没有与她坐在一起。而是由她自己牵着耳思找到了座位,“隔壁是陌生乘客,但我却一点也没觉得心慌”。这一段经历,韩颖借由耳思的口吻,写了近万字的游记,“飞机再次掠过太平洋上空,可爱的家园就在前方。本次履行任务圆满完成,但我亲爱的主人啊,从命运低谷中爬起的你,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可记得?几千年前,一位古埃及的大祭司曾说过 ‘天使是盲的’。现在的你也许才是真正的天使!世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韩颖说,曾经她困于水中还不懂得把手伸出来; 众人的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生活彻底恢复,“我现在也要伸出我的手,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还在水中的人。”正朝着一名独立操作速录师方向努力的韩颖,在今年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与其他两位盲人速录师组成团队亮相开闭幕式,全程听打会议进程,获得成功。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断打破自己的速录纪录,给有志于成为速录师的盲人做榜样。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