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定
1936年的“两广事变”是广东陈济棠联合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共同对抗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一大历史事件,最后以陈济棠的下台、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妥协收尾,然而在这样的历史大轮廓下,一些小人物的踪迹和起伏,也颇为耐人寻味。
就在两广事变当年,蒋介石的学生兵——156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向他们的校长上书,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然后大部分人都投向了桂系。然而,历史似乎越久越迷离:1964年的香港杂志《春秋》登载三篇观点截然不同的文字,对参与上书蒋介石的个别人的动机,有着令人大跌眼镜的解读。今天我们且随相关专家来进行一番揭秘。
文:刘黎平
图:gettyimages
反蒋版本1
民族大义+杀兄之仇
1936年6月27日,156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向蒋介石上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在这封信中,赫然写着李新俊和赖慧鹏的名字。而这位李新俊身上很有文章。他是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北伐时曾在叶剑英麾下工作,后去日本明治大学,专修政治经济学。“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担任防空学校政训处长。
1932年2月,蒋介石从徐州返回南京后,着手成立秘密政治组织“力行社”,又称“蓝衣社”,即后来军统组织的前身。力行社成员不多,想要加入得由蒋介石亲自批准,而李新俊就是其中一员,当时他的职务是组织处的处长助理,而戴笠是特务处处长,郑介民是特务处处长助理。
从这个任命来看,李新俊应该是和蒋介石走得比较近的人物,为什么后来又发生上书对蒋介石呛声,乃至投奔桂系的事件呢?
赖慧鹏的后人赖兰珍在《搏击在历史风浪中的父亲——纪念先父赖慧鹏逝世十周年》里写道:“他目击蒋介石顽固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方针,弄得国事日非,外侮日迫,甚为反感。”
而更为切肤之痛的原因是:李新俊的胞兄李安定遭蒋介石杀害。
李安定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少将主任,1934年2月任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兼闽东区保安司令、省保安司令部少将特务团长。李安定本人是蓝衣社福建负责人。但据戴笠的情报,李安定和蒋介石的政敌李济深走得很近。赖兰珍的文章说李安定反对国民党政学系的陈仪在福建贪污亲日,遭到蒋介石通缉。李安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只身前往南京投案,然而却于1934年6月27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而且还安了一个很难听的罪名:“贩卖鸦片罪。”下场也很凄惨,匿棺于荒野。
李安定的死,对李新俊打击很大,赖兰珍的文章里说李新俊一提起蒋介石就有“汉贼不两立”之势。李安定被枪杀后,李新俊当时在香港,主持对两广的策反工作。1934年,赖慧鹏也被蒋介石派遣到香港和李新俊一起工作。恰好李安定是赖慧鹏所尊敬的上司,1932年,李济深被软禁在南京鼓楼,赖慧鹏还专门和李安定一起偷偷去拜访李济深,可见二人交情不一般。据赖慧鹏和沈奕巨所著的文章《挚友李新俊先生回国观光前后》称,李新俊和赖慧鹏去见了李济深,并且听了李济深的“教示”。
李安定匿棺荒野
1936年6月初,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发出“冬”、“支”两电,要求蒋介石抗日。李济深授意李新俊、陈超和赖慧鹏联络了156名黄埔同学签名,于6月27日发表《致校长蒋介石的公开信》。
这封公开信直接指责蒋介石要对国家的损失负主要责任:“党国无穷之损失,而为钧座(蒋介石)一手造成者也。”甚至将他们的校长等同于历史上向契丹称臣的石敬瑭,说他卖国:“世传钧座甘心卖国,秘密承认广田三原则,空穴来风,不为无因。”
当时广州、香港各地报纸纷纷转载,蒋介石的震怒可想而知,他密令追杀为首者。这时李济深已入南宁主持工作,闻讯立即告知李宗仁,李电令驻港办事处主任王逊志妥善护送被追杀者入桂,李新俊、赖慧鹏、赖刚等黄埔反蒋军人秘密乘轮船到越南海防,经越南进广西避难。
此后,李新俊在广西龙州任行政专员,一直不敢轻易离开广西,一直到李宗仁担任民国代总统后,他才在南京现身。李新俊很受李宗仁、白崇禧的器重,官至广西省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蒋介石密令追杀
反蒋版本2
为向桂系邀功出卖伙伴
李新俊等人的反蒋事件在28年后又出现了新的“揭秘”,让人大跌眼镜。1964年11月1日的香港杂志《春秋》(第174期)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士心”的文章,文章名为《两广事变前后的回忆之三》。
该文提到,早在1932年,南京军委就派遣特工去两广地区从事地下工作。当时南下的主要负责人是赖刚、李新俊和侯志明,侯志明曾是蓝衣社的书记处助理。李新俊与赖刚负责广西方面的工作,侯志明负责广东方面的工作。而该文作者“士心”隶属于侯志明的小组。
该文说,广东这一组的卧底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南京方面的特工在广东的党政军学各个系统里面都安插了人员,布置了严密的谍报网。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部分成员被逮捕枪杀或流亡,其中广东某师参谋长吴沧桑因暴露身份而被枪杀于广州黄花岗。
而广西方面则惨不忍睹,“他们(李新俊和赖刚)竟挟着全部工作人员的名册,亲向李(李宗仁)、白(白崇禧)告密投诚。”该文称,李宗仁和白崇禧拿着这份名单,捕杀南京方面打入广西的特工。
对于李新俊和赖刚向桂系投诚的原因,文章提到是“亏空公帑”和受了利诱。该文又说,李新俊与赖刚也得到桂系的回报,都在桂系第四集团军里做了部队长。
从这篇文章来看,李新俊的反蒋动机纯粹与爱国无关,居然是为了向桂系邀功,而且还出卖伙伴。
辩解:并非特工 更无出卖
就在《两广事变前后的回忆之三》刊登半个月后,在香港的当事人李新俊马上致函《春秋》杂志,对该文列举的一些事情进行了反驳,文章名为《为“两广事变的回忆前后”一文李新俊来函更正》。
李新俊首先否认了自己进入广西是去从事特务工作,而是出于私人方面的抗日热情,“是以赞成抗日政策为大前提”,澄清在进入广西前就已经上书蒋介石,要求抗日。并且已经向蒋介石提出辞呈,与南京方面的关系已经撇清,不存在去卧底的事。
更重要的对于“亏空公帑”和“利诱”的说法,李新俊直言其“无的放矢,捕风捉影”。
对于出卖同伙,导致很多人被杀的说法,李新俊反驳,他和赖刚手下的工作人员全都被桂系方面量才使用,“绝无一人因此而遭受拘捕或杀害之情事。”
1964年12月16日,第179期《春秋》又刊登了黄旭初的文章《关于赖李入桂的真相》。黄旭初也是两广事变的当事人,曾是李宗仁时期广西省的省政府主席,该文说李新俊入桂是李济深介绍的,此前已辞去在南京的一切职务,并非以特工身份入桂,也没担任过什么旅长之类的职务,更无出卖同伙一事。
绑架之谜:在上海还是在衡阳?
“士心”的文章提到,抗战初期,李新俊曾离开广西来到上海,在上海火车站被人用麻布袋罩住脑袋被带走。消息走漏,被当时担任军委会军训部长和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获悉。白崇禧积极斡旋,救出了李新俊。自此,抗战期间,李新俊不敢离开广西半步。
然而,绑架案件在黄旭初的文章里却有一个版本:1939年1月,李汉魂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想学习广西方面的行政经验,于是白崇禧派李新俊等八人前往韶关。返回时在衡阳火车站,这八人被国民党的宪兵拘捕。当时白崇禧和黄旭初还在重庆出席国民党五中全会,直到2月1日才得知消息。桂系方面当即进行斡旋,先释放了李新俊以外的七人,白崇禧亲自找政治部主任何应钦活动,到2月3日,李新俊被释放。
黄旭初认为:抗战期间,李新俊从未去过上海,也没有被人用麻布袋罩住脑袋。
孰真孰假,难以确定。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各种势力比较复杂,不同派系的人对此事进行五花八门的解读,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不是没有可能。
记者分析
李新俊到底以什么身份入桂?为什么反蒋?笔者分析认为,出于抗日热情以及胞兄被杀之恨而反蒋是比较真实的,至于亏空公款,可能是南京方面所加之罪。至于李济深联合李宗仁保护李新俊等进入广西,所谓手下被桂系“量才任用”——李新俊以私人身份去广西,怎么会有手下呢?这还有待新资料来揭开谜底。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