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人如白玉戏如兰(1)

2013年10月21日15:31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如白玉戏如兰(1)

■ 徐玉兰

  ◆ 董 煜

  徐玉兰,著名的越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在长达80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了300多部剧作,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如白玉戏如兰》是徐玉兰的传记,系“海上谈艺录”丛书之一种,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本报选摘的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荣归故里

  1954年1月,越剧队回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还没安定下来,就有人向徐玉兰“吹风”,说周总理要把剧组送回上海。徐玉兰闻听觉得突然。这一年多来,她和玉兰剧团的姐妹们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又经历了朝鲜战场血与火的考验,早已融入了部队这个大家庭,这时候让她们离开,怎么舍得?但是,无风不起浪,为了以防万一,她和王文娟在陈其通团长和萧华主任的陪同下,一起找到军委贺老总,请他帮她们在总理面前说个情,希望能让她们继续留在总政。

  那天,徐玉兰、王文娟接到通知,说周总理要接见她们。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两人心里都有点忐忑,不知周总理会对她们说些什么,不知贺老总的说情有没有效果。可是刚一坐定,周总理在充分肯定了她们这些“上海小姐”入朝后做出的成绩以后,便直截了当地指示说,她们剧团必须回上海去。徐玉兰和王文娟都急了,赶紧表态说她们在部队的这段时间,对解放军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实在舍不得离开。周总理亲切地向她们解释,剧团留在部队,他的压力很大。上海的老百姓前后来过几千封信,追问为什么要把玉兰剧团调过来关在部队里,他们看不到戏很有意见。他停顿了一下,又意味深长地说,南方的花还是要开到南方去。见两位上海小姐不再有异议,周总理又问她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

  既然周总理问起,徐玉兰也就不客气了。她说了三条:第一,剧团参军时已经把所有的舞台装备留给了未参军的同志,在总政演出期间置办的服装、灯光、道具,希望能让她们带走。

  周总理爽快地说,可以可以,不光是灯光服装,连地毯都可以拿走。

  第二,上海很多越剧团都已归并整合,成立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徐玉兰觉得,这么多团并在一起,头多、角多、矛盾多,希望回去后原玉兰剧团不要并入,能够独立成团。

  周总理也一口答应了。他说好吧,他们一团你们二团嘛。

  第三条是受人之托的。越剧队队长胡野擒的爱人在上海的越剧团体工作,曾托人请徐玉兰帮忙,希望能让胡队长一起随团转业,结束他们的两地分居生活。

  周总理又点了点头,全都同意了。不过他又给了一个任务,让玉兰剧团一回上海,马上参加全国赴福建前线慰问部队的活动。

  度过了一年半的军旅生活,徐玉兰和她的剧团又重新换上便装,回到民间。离开北京时,陈其通团长亲自到火车站送行。这位一向以严格要求著称的军人,居然落下泪来,动情地表示了自己的不舍,希望大家别忘了这段军旅生活,别忘了他陈其通。

  徐玉兰早已泪流满面,想说些告别的话,却一句都没说出来。

  1月23日,荣归故里的英雄凯旋。刚下火车,大家就被欢迎的人群给包围了,上海市党政领导、文化界知名人士、越剧界的同行姐妹以及那些热心的观众,拉着她们问这问那,似一股股热浪,把她们融化在浓浓的乡情中。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局举办的欢迎会上,徐玉兰一口气作了两个小时的汇报,最后她代表全团保证,只要对人民有用,对戏曲的前途有用,需要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很多年后,徐玉兰才真切地体会到周总理的高瞻远瞩。越剧这个诞生于南方的剧种,只有回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才能不断汲取养分,更好地开花结果。

  “地下”恋人

  春节在即,原定节后就要开赴福建前线慰问部队,所以那些日子徐玉兰一头扎进了忙碌的排练中,把什么都忘了。

  那天,胡野擒把徐玉兰喊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自己说过的话都忘了。徐玉兰有点茫然,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胡野擒见她实在想不起来,才提醒她,徐玉兰曾经答应胡野擒,一到上海就让他见见俞则人的。

  哦,徐玉兰恍然大悟。是答应过,可是一忙起来把什么都忘了。

  一个月前,徐玉兰刚回北京时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上海财经学院寄来的,不用问,那定是与自己相恋了十多年的俞则人。可是,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回到了北京?信上又会说些什么呢?徐玉兰悄悄地溜回宿舍,迫不及待地撕开了信封。

  跟以前一样,徐玉兰参军是俞则人从报纸上得知的消息,现在徐玉兰回京,同样是报纸为他提供了恋人的行踪。不过,跟以前不一样的是,原先,这位书生写信总是含蓄婉转,这次却直截了当地向玉兰摊牌了。他告诉玉兰,四年学业行将结束,毕业分配志愿表上有配偶一栏,倘若未婚的话要去外地,已婚可以留在上海。他问玉兰自己该怎么填,是填有了“未婚妻”还是填别的……

  其实,两人相恋多年,这个问题迟早是要面对的,只是这封信让一切都提前了。夜里,一向挨着枕头就能睡着的徐玉兰,失眠了。往事历历在目。十多年了,因为自己对越剧的全身心投入,尽管与俞则人的联系未曾中断,但见面的机会却屈指可数。解放前,徐玉兰在明星大戏院演出时,俞则人曾兴冲冲地穿着借来的西装前去探班,可那时徐玉兰担心他们的关系被小报记者知道后,会当作花边新闻大肆炒作,再说,见他为了体面借了西装来穿,不合身又不好看,所以有点生气,让俞则人赶紧离开。当时俞则人很委屈,以为玉兰成了大明星后脾气大了,过后还是徐玉兰打电话解释之后他才释怀。四年前,俞则人准备报考大学时又去找玉兰商量,在卡尔登大戏院后台会面时,被徐玉兰的几个小徒弟看出了名堂,冲着师傅挤眉弄眼,徐玉兰装作生气的样子才把她们“吓”跑。为了不给玉兰制造麻烦,以后,俞则人轻易不再去剧场。

  徐玉兰参军后,他们曾约定等玉兰回上海时再见,谁知,这一去徐玉兰就直接跨过了鸭绿江,一别,又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坎坎坷坷,聚少离多的恋爱,一晃就是十几年。这些年,他们的恋情一直没有公开,就连对方来信,怕剧组的姐妹们知道后议论取笑,徐玉兰也总是在厕所看完后就立即撕了。现在,俞则人学业已成,自己也回到上海安定了下来,这位被自己雪藏了多年的“地下”恋人,是该出台亮相啦。

  可是怎么对长辈们说呢?

  自己的过房娘那里,徐玉兰从没露过一点口风。她知道,这位长辈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有着比较陈旧的传统世俗观念,经常口口声声地说,嫁女的前提是门当户对、家境富裕。有一次,她又向徐玉兰灌输这个观念,对徐玉兰“宁做天上的鸟,不做地上的小”的观点,她还不以为然地说,这天上的鸟,饿着肚子也是飞不起来的。过房娘还多次给徐玉兰介绍对象,不是工程师就是高级职员,都被徐玉兰回绝了,现在,要是她知道自己的宝贝干女儿找了一个穷书生,会怎么说呢?

  整整一个晚上,徐玉兰思虑万千,彻夜未眠。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