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镗指挥照。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田芳)阿镗是个“神雕迷”,1976年他在美国第一次读金庸的《神雕侠侣》深深震撼,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为它写一部交响乐”。整整花了36年时间,阿镗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不仅如此,他还要让全世界各个交响乐团演出这部交响曲100场!10月25日晚在湖南音乐厅,湖南交响乐团将在“雅韵三湘·湖南音乐季”上演奏这部乐曲,阿镗亲自指挥。10月24日上午10时至10时15分,拨本报热线96333,有机会获赠音乐会门票(限前10位)。
金庸为其题词
阿镗本名黄辅棠,笔名黄钟,早年在广州学小提琴,于“文革”期间经澳门去美国,在曼哈顿一家面粉厂打工。就在快与音乐绝缘时,他幸遇华裔小提琴大师马思宏,获得音乐深造机会。马思宏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弟弟,曾受教于小提琴泰斗海菲兹,是第一个在海菲兹比赛中获奖的中国人,还指导过马友友,并发明了新式小提琴弱音器。同样因为马思宏的推荐,阿镗来到举目无亲的中国台湾任教,创立了“黄钟小提琴教学法”,并神奇地学到全套作曲本领。此后,他创作了大量具有华夏民族风格的作品,包括歌剧《西施》、管弦乐《台湾狂想曲》等等。
将源自西方的交响乐与中国的武侠小说相结合,且贴有金大侠标签,不能不说是个很中国、很时尚的创举。然而体现这“时尚”的《神雕侠侣交响曲》,阿镗几乎穷其一生的心血。“我之前不会作曲,也不会指挥,为了《神雕》我学习作曲,学习指挥,光指挥就学了10年,向很多大师求教,有时候被他们‘修理’得很惨。”阿镗说起往事,一脸的笑容。30多年的心血,阿镗的努力没有白费,金庸亲自为这部交响曲题词,去年,阿镗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该曲引起关注,后又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得到广泛赞许。此次是该曲在大陆的第三次亮相。阿镗说:“我现在的心愿是希望该曲由全世界不同的乐团演出100场!”
创作传播《神雕》交响曲是我的事业
《神雕侠侣》分为八个乐章:《反出道观》《古墓师徒》《侠之大者》《黯然销魂》《海涛练剑》《情为何物》《群英贺寿》《谷底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阿镗的创作还是以中国人喜欢的团圆为结局。“我选取了小说中便于用音乐表现的部分,力争把人物最重要的精神层面呈现出来。”阿镗说,虽说乐曲已基本创作完毕,但现在还处于边演出边修改的过程中,在指挥湖南交响乐团排练时,阿镗便时时琢磨着修改其中的细节。
阿镗现在已退休,他说,创作、传播《神雕侠侣交响曲》一直是他的事业,“我的职业是教小提琴,如果没有职业赚钱支撑,我实现不了我的事业,事业是我的人生追求、我的乐趣,没有事业我的人生会索然无趣。”
阿镗说,在25日晚的演出中,他会采取边演边讲的方式,每个乐章完后,他都会为观众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因此“不用担心没看过小说的观众听不明白”。
问及阿镗与湖南交响乐团合作的感觉,阿镗说:“团员非常年轻,是一支很有潜力的乐团,思维很活跃。”此次演出只有四次排练,阿镗说:“很紧张,但无论如何都要拿下来。”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