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乌黑秀丽的披肩长发,一副圆圆的近视眼镜,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李美赞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自信而干练的。而她对于下属的态度、对于访客的尊重,又让我们看到了她大气沉稳的一面。
正是凭借干练和沉稳,李美赞带领她的团队——中国古今集团,一举夺标,成为1.5亿元投资额的雷峰塔重建项目总承包方。不仅让“雷峰夕照”的美景又重新回到了人间,还在中国风景保护和建设史册上留下了五项第一:塔类建筑采用钢材框架作为建筑支撑、承重主体的第一;塔类建筑中采用铜件、铜饰面积的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活动空间宽敞的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文化陈设的第一;中国古塔遗址原址保护的第一。
这场漂亮的战役,吹响了21世纪集团加速发展的号角,奠定了集团在国内古建行业的地位,走出了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回想起为了竞标日夜忙碌的那些日子,集团执行董事长李美赞语调在上扬:“当时竞标企业有10多家,竞争很激烈,我们前后请了5批国内知名专家到雷峰塔现场论证。最终标书细化到每根钢管的下坠角度,我们对雷峰塔里里外外都研究遍了。那一个月我没回过家,员工也没回家,都住在公司。”
李美赞坚信,如果一个员工把工作当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去做,那么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然是强大的。如果每个员工都具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企业的发展才是不可估量的。
“古今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广大的工匠,这是一个勤劳淳朴的群体,是真正的草根,责任心、冲劲与生俱来。”身为具有百年历史的石雕世家的第六代传人,李美赞血液里流淌着抹不去的草根情怀,“而我所做的,只是以理想和激情去传导‘为全人类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价值观。”
这种传导,不光是理性灌输,更多的是以情带入。这位熟读《论语》、《道德经》、精通古筝和茶道的江南女子,为崇尚人性化管理的古今集团注入了心怀天下的“大爱文化”。
在古今,每个员工都是有价值的,都能自豪地说:我是“古今”的员工,我从事的事业非常崇高。“企业文化浸透的过程,是员工工作生活越来越快乐的过程。”李美赞对于企业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集团奉行“孔孟之道”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通过优化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科学绩效考核等手段搭建人才梯队。集团对于员工的培养有一套全方位的体系。除了基本的职业生涯定位和专业技能培训,更注重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
组建成立“中国古今集团业余文工团”,响应“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号召,新员工入职即入团,每天一小时的歌舞排演,唱的是自己填词的歌,跳的是自己编排的舞。每逢国庆和春节,文艺汇演的所有节目都被员工包办了。
定时放映成功企业家、国学大师的演讲视频和一些励志短片、纪实类节目,让员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专职的古筝老师和茶道老师常驻公司,对女职工进行古筝和茶道的培训,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定期开展篮球赛、足球赛和户外拓展训练,锻炼职工体质,磨练意志品质。
每位职工在生日那天都会收到公司送的鲜花和蛋糕,哪家结婚办酒、小孩满月,李美赞尽量亲自登门送上贺礼,哪家父母住院、长者过世,即使身在外地,李美赞也不忘让助理送去慰问。
除了及时足额的薪水发放、“五险”全员覆盖之外,职工们还有住房、交通、通讯、学历、职称、工龄、误餐等各类补贴,员工工资年年递增。“企业如何给员工归属感,就是尽一切可能让他知道,他活得很有意义。”李美赞说。
谈起父亲的功绩,李美赞眼神中透露着崇敬之情。父亲李春友带领老一辈古今人奠定了企业发展的扎实根基。如今,“古今”承建的古建筑遍布全国各地:温岭市标志性建筑东辉阁、苏州最大的公园何山公园工程、湖州第一大广场安吉驿站广场、杭州清河坊街、上海松隐禅寺、松江名人故居、奉化溪口蒋氏祠堂、路桥十里长街等,都是“古今”的杰作。
传承了父辈对古建文化产业的执着,李美赞追求着古建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的发展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完美融合,催生出全新的产业链,探索出古建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全新发展模式。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等。
“我们经营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保护古典建筑就是保护古代文化,尊重历史文明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因为文化的才是永恒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采访中,李美赞多次强调,古今集团首先是文化的传承者,其次才是商人。
李美赞希望承建的古建筑项目在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中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因为没有文化注入的建筑不过是砖木土石的捏合,缺乏神韵,就像假古董一样。而再现古时建筑的神韵,需要底气,这底气就是“古今魂”。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