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公共医疗实行打包收费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摄影报道:运营一年有余,港大深圳医院计划于11月5日正式推出“国际医疗中心”,由来自香港乃至全球的优秀医学专家担任主诊医生。不过,如此优质的医疗服务却要求患者不能使用医保,主张市场定价、“用者自付”。港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称,该院实行全科130元与住院180元打包付费的收费模式不能覆盖医院成本,国际医疗中心成立后带来的净收益将全额用于“反哺”医院的公共医疗服务,保证港大深圳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动因:外籍人士对国际医疗需求大
据介绍,国际知名的血液内科专家、原英国皇家利物浦大学医院的血液学顾问医生和医务总监朱知梅教授将担任国际医疗中心部门主管,主诊医生则将由来自香港乃至全球的优秀医学专家担任,包括香港大学的资深医学专家及教授。国际医疗中心计划向本地市民和外籍人士提供多元化及国际一流的各医学专科门诊和住院服务。
“深圳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跨国企业很多,有大量外籍人士在此工作和生活,对国际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很大。”朱知梅表示,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有这类国际化医疗机构,但深圳还比较薄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语言、国际视野、服务理念和医疗技术上都有优势,希望能通过国际医疗中心的服务填补这一块的市场空白。运营初期,国际医疗中心将首先开放住院体检和全科门诊。
释疑:医生不会都跑去服务有钱人
据介绍,国际医疗中心位于港大深圳医院V栋,共计238张病床,客户看诊时将有专人全程陪同,也可以指定医生。对于如此“贵族医疗”,朱知梅却强调,国际医疗中心提供的医疗技术、医疗水准与公共医疗部分并无区别,所有专家、教授在国际医疗中心和公共医疗两边都会看诊,根据病人的需要灵活调配。
“由于港大深圳医院实行预约制,人手完全可以提前做好安排,因此国际医疗中心开业不会对公众享受的公益医疗服务造成影响。”朱知梅表示。据介绍,港大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的服务将执行市场定价,遵循“用者自付”原则,患者的所有诊疗费用均要“自掏腰包”,不能使用医保。“中心的全部净收益将用于补充医院的公益性医疗服务资金。”
为何要如此定位?港大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应,作为公立医院,医院制定的全科130元和住院180元打包付费模式并不能满足医院的成本需求,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运营上的亏损由深圳市政府补贴。根据协议,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将逐年减少,在运营5年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要自负盈亏,因此才要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新模式,反哺公共医疗服务。”
赞弹
对于这一消息,广大市民也是有赞有弹。在深圳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做推广总监的高先生表示,深圳市场经济发达,如果港大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能够聚集最好的全球医疗资源,还能提供高端医院所提供的各科室服务,对有经济能力的市民来说是件好事。“高端民营医院也不能刷医保卡啊,感觉港大深圳医院会更可靠,这没什么好质疑的。”
深圳市民高小姐则认为,港大深圳医院此举完全将“贵族医疗”和“平民医疗”割裂开来,容易给患者造成公共医疗无优秀专家的感觉。“说的是专家可以两边看诊,但若国际医疗中心的患者更有钱,两边都有治疗需求时如何分配资源?”高小姐表示,以前会去港大深圳医院看病是看重“港式招牌”,但几次看病发现都是内地医生,这让她失望不少,“既然和别的医院差不多,还是会选择‘老牌’的公立医院比如人民医院。”
据了解,深圳目前各家公立医院都未开放这种“贵族医疗服务”。“其实他们现在也必须开放这种‘贵族服务’,不然的话五年后也得开放。”深圳市医疗界一位人士表示。
该负责人表示,类似于人民医院这种公立医院中最好的医疗服务区也就是“老年病区”了,由于是公立医院,也根本不可能开放“高端VIP服务”。但是具体到港大深圳医院,目前的运行模式和工作量,以后肯定养不活医生。5年后要么和人民医院一样加大医生工作量,要么就是开放‘贵族医疗’进行补贴。”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