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胡蜂“蜇”出防治短板(绿色家园)

2013年10月26日03: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胡蜂“蜇”出防治短板(绿色家园)

  今年7月以来,陕南的安康、商洛、汉中3市出现胡蜂蜇人事件,累计蜇伤人数超过1600人,住院治疗200多人,死亡42人。

  胡蜂一般通称为马蜂,当地俗称人头蜂,人被其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陕南蜂祸年年有,今年胡蜂为何如此猖獗?暴露出哪些防治短板?记者近日在“重灾区”安康市进行了采访。

  今年胡蜂为何多

  气候干燥、高温少雨,使胡蜂繁殖期提前,数量增加

  从西安到安康的包茂高速上,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铺满了秦岭的山峰。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等工程的实施,安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9%。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移民搬迁,胡蜂生存空间不断扩大。

  安康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安康610余万亩板栗、核桃等林果产品丰收。往年夏秋季节安康多雨天,胡蜂活动少,农户也不会频繁出门。而今年气候干燥、高温少雨、晴天较多,许多农户上山劳作时,和胡蜂“正面遭遇”的几率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今年春季陕南气温偏高,使胡蜂繁殖期提前、数量增加。今春胡蜂出巢活动、产卵羽化比常年提前了20—30天。据专家预测,只要成功越冬的胡蜂比正常年份多1/10,新巢就会多出一倍。9月份以来,安康降水量异常偏少四至八成,创历史新低。干旱少雨、气温适宜,为胡蜂外出活动创造了条件。

  医治没有特效药

  防范意识需加强,除蜂办法需改进

  被胡蜂蜇伤的事件在陕南屡见不鲜,通常人们被蜇后,用食醋或肥皂水洗洗就好了。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了不同,土方法不管用了。一些人对被胡蜂蜇伤仍不太重视,认为这点小事不需要上医院。还有一部分农民因为胡蜂的药用价值较高而冒险采摘胡蜂蜂窝,导致被蜇。农民的防范意识不足,是胡蜂造成较大危害的重要原因。

  胡蜂突然袭来,使得安康全城都有点措手不及。“往年雨多,我们主要防洪灾。哪知今年雨少了,洪灾不多,蜂灾来了。”谈起天气,安康市宣传部长周玉峰颇有点无奈,“如果在五六月份就提早宣传,提早发现并摘除蜂巢,效果应该会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摘除蜂巢的人员没有专门的防蜂服,穿着笨重的灭火服,行动不便。缺乏专业的摘除工具,消防人员只能用土方法来摘蜂巢。有的蜂巢太高,需要3根竹竿绑在一起才能够得着,摘除工作辛苦而低效。

  目前,治疗蜂毒并没有特效药。“我们市级医院没有这个能力来开展研制工作。没有几年的努力,没有科研人员和资金的投入,特效药的研制很难成功。”安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蒋开夫说,“我们期待国家加快关于蜂毒的特效药研究。有了特效药,就能迅速缓解病情。”

  全部捕杀不可取

  要学会自我防护,被蜇后赶快就医

  有研究显示,一个蜂巢里的胡蜂,可使5000亩森林免遭害虫危害。“如果把胡蜂都捕杀了,明年估计这里又要闹虫灾了。”胡蜂不可能全部捕杀,如何避免被其蜇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李孟楼介绍,胡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若遇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靠近。在山上旅游的游客,在扎营前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在蜂巢附近宿营。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不要迅速奔跑,可蹲在地上不动,不要反复扑打。

  专家提醒,在胡蜂分布密集区工作,应该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另外,胡蜂对化妆品、食物调料中的香味剂等气味比较敏感,因此人们在上山时不宜涂抹有气味的化妆品。

  蒋开夫说,如果不慎被胡蜂蜇伤,首先要保持镇定,慌乱会导致血液加速流动,加重病情。其次可以对伤口进行局部的处理,比如用食醋等进行清洗。然后迅速就医。千万不要抱有“没啥事,扛扛就过去了”的心理,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及早预防减伤亡

  加大宣传力度,添置防治药品和设备

  面对肆虐的胡蜂,安康组织林业、公安消防和镇村组建专业和业余摘除队,集中对公路沿线、集镇村庄、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摘除蜂巢工作。陕西省政府抽调1230名医护人员补充救治力量,培训基层医护人员503人。安康市确定了13家医院实行集中收治,对患者进行先救治、后结算,并将困难患者列入大病救助。

  “十一”长假期间,安康几乎全市无休,进行灭蜂。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王昱钦说,全市消防队员保持二级战备状态,成立26个灭蜂小组。全体消防队员总动员,采用火攻法、袋装法、水攻法、烟攻法、药攻法等方式,终于遏制住了胡蜂的肆虐。

  随着气温下降和灭蜂工作的开展,安康胡蜂肆虐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与胡蜂的“战斗”并不会就此打住。胡蜂年年有,今后如何将伤亡降到最低呢?

  安康市宣传部外宣办主任赵方认为,前期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安康准备在明年新的胡蜂筑巢产卵期间,就将有危险的蜂巢摘除,提前预防。提早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力度,同时将加紧添置防治胡蜂的药品和设备,如相关药物、防蜂服等。

  “有了今年的经验,以后防治胡蜂应该会从容一些。”赵方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