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摇篮到摇篮”,离我们有多远
张驰 绘
■本报记者 唐烨在很多人眼中,环保只是减少废弃物,或者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后混合压缩,降级为所谓的再生材料。在混合压缩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这样的再生使用其实已不够环保。这就是传统工业设计和单向发展模式,即加工、制造、使用、抛弃、污染,也就是“从摇篮到坟墓”。而“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是“所有东西皆为养分,皆可回归自然”。利用“养分管理”观念出发,从产品设计阶段就仔细构想产品结局,让物质得以不断循环。《经济学人》认为,“从摇篮到摇篮”有可能会成为下一次的工业革命的新命题。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应用了这种理念的商业化产品?“从摇篮到摇篮”到底是如何环保的?它们如何克服成本增加的难题?
一块地毯的“旅行”
生日、节日等特别的日子,很多人会收到贺卡。然后会怎么办?对一般人来说,贺卡被通常保留三个星期就已经不错了,之后贺卡大概就会被丢入垃圾箱。
美国有家叫萧氏工业的公司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它为自己的合作企业设计了一种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贺卡,每年合作企业会将这种贺卡邮寄给客户,并附赠信封与回程邮资。当客户欣赏完贺卡后,会将贺卡寄给萧氏,萧氏会将这些贺卡回收,并作为一种地毯的生产原料再次投入生产。在美国,圣诞节是寄送贺卡量最大的节日,2007年邮寄贺卡量达到19亿张。
萧氏这样做是为了向社会推广一种从“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理念。许多美国名人和政客都是因为这张小小的贺卡才开始了解这种理念。
回收贺卡只是萧氏运营中的一个“小插曲”。萧氏在做的更多——
家中或公共场所图案精美的地毯,用上5年、10年甚至20年后,可能会因陈旧与破损,不能再继续使用。“那就丢掉吧。”很多人只能这么想。
全球地毯的生产与消费量惊人,因此废旧地毯的抛弃量也同样巨大。对废旧地毯,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不经过任何分解便丢弃。每年全球有大约160万吨废旧地毯最终被送到垃圾填埋场。要知道,当初为了生产这些地毯,耗费了大量的石油衍生物来提供能源及原材料化纤;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噪音及烟尘; 用水量同样惊人,每生产一平方米地毯,大约要消耗45.7升水。
不过,作为全球最大的地毯商萧氏给了这些废旧地毯另一个结局:每张由萧氏卖出的地毯下面都冲印了一个电话号码,消费者在使用过地毯后可以致电萧氏,然后等着萧氏派人上门回收这些地毯。
废旧地毯被送到萧氏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回收工厂后,又开始一段新的“旅行”。在这里,废旧地毯中的纱线纤维被重新转化为能用于工程及纤维的尼龙,使用过的乙烯基模块地毯背衬被经过分解后重新转化为新的背衬等等。回收来的地毯,根据不同地毯面料和底背成分加以处理,其中85%的地毯直接被再制作成地毯产品,14%的产品降级循环成其他产品,1%的产品直接转为能源使用。
萧氏工业集团亚太区副总裁杰夫·加洛韦告诉记者,过去7年,萧氏已经回收利用了超过27万吨消费后地毯产品,这一数量比所有行业内其他厂商回收量的总和还要多。
“准确地说,一块地毯的‘旅行’从它们被设计出来的那一刻就已开始。”加洛韦说,在消费后被再次投入循环生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毯使用了一种名为EcoWorx的材料。据说,E-coWorx是一种由聚烯烃制成的底背系统,能取代对环境有害的PVC(聚氯乙烯)和尼龙6。它可以分解,所有成分都能被再利用,而且再次使用时完全不影响使用质量。
从自然中得到的灵感
在萧氏地毯的“旅行”中,体现了正在影响当下西方制造业的理念——“从摇篮到摇篮”。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追求经济成长为首要目标,产品设计及制造皆以“从摇篮到坟墓”的思维来进行。根据统计,美国用于制造耐用品所开采的资源,超过90%几乎是立即就变成了废物。美国著名生态建筑师威廉·麦克唐纳说,多年来,设计师一直在为垃圾场设计东西,即设计产品最终都被投入填埋场或焚烧场。
尽管后来有人提出了“回收”的概念,但只是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或降级使用。这样做能减少部分资源的消耗,但当产品再无可利用的价值时,最终结局还是走向“坟墓”。
麦克唐纳与美国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从自然中获得灵感,提出了“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他们认为,所有东西皆为养分,皆可回归自然。利用“养分管理”观念出发,从产品设计阶段就仔细构想产品结局,让物质得以不断循环。
这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循环经济设计理念。麦克唐纳因此获得了“再度工业革命之父”之誉,他还三次获得美国总统奖,这是美国颁发的环境方面的最高荣誉。
“从摇篮到摇篮”可分成两种循环系统:生态循环及工业循环。生态循环的产品由生物可分解的原料制成,最后回到生态循环提供养分;工业循环的产品材料则持续回到工业循环,将可再利用的材质同等级或升级回收,再制成新的产品。
麦克唐纳认为,“从摇篮到摇篮”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消除废弃物的观念。就像在自然界一般,万物都是养分,没有废弃物的观念,透过摇篮到摇篮设计可使材料与产品在生产、使用以及循环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益,最后安全进入生物或工业循环这两个循环系统,还原具有高等品质的材料和产品。第二,使用再生能源与碳管理。再生能源是永不耗尽的。太阳能与太阳能衍生出来的能源,包括风能、水力能、潮汐及生质能。摇篮到摇篮设计理念主张,与其消极地节能——减少火力、核能等传统发电的用电量,不如积极开发、鼓励再生能源的使用。第三,创造多样性。设计理念提倡自然生态、文化、个别需求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等多样性特质。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追求效率以减少破坏,而是追求生态效益,更积极地将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社会与经济的效益极大化。
最环保也能最商业
“相比于传统产品,‘从摇篮到摇篮’产品的成本会高出20%。”国内儿童用品企业“好孩子”最近几年在研发“从摇篮到摇篮”产品,集团总裁、创始人宋郑还说,这是前期研发开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从摇篮到摇篮”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相对复杂,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保证。萧氏的销售人员也承认,萧氏的地毯要比同类地毯“稍微贵那么一点”。
环保往往意味着部分成本的增加,“从摇篮到摇篮”产品也是如此。但企业大都用“从摇篮到摇篮”作为卖点,掀起的市场效应弥补了成本上的额外投入。
全球第二大办公家具制造商赫曼米勒就是个成功的案例——
就一把办公椅而言,扶手垫是关键部件之一,它应满足舒适、耐磨的使用需求。当然,这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其成本要占到整把椅子的10%。对一家传统的制造商来说,生产扶手垫的通用材质是PVC——超过50%的办公家具都要用到,它柔软、易成形、耐刮擦,最重要的是廉价。但是,选择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PVC在生产和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物质。
赫曼米勒做了一次重大决定——完全弃用PVC。开发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替代材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它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很环保。尽管它的成本要比PVC高出一倍,这让扶手垫的造价比原来高出30%。但赫曼米勒大力宣传这款座椅的环保性,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价格“稍微贵那么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萧氏的业务发展。作为“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全资子公司,萧氏被巴菲特看作自己收购过的最好的资产之一。萧氏现在每年销售的地毯中有60%的产品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作为全球最大的地毯制造商,其年销售额达40亿美元(约合244亿元人民币)。
布朗嘉认为,度过项目初期的高额投入,“从摇篮到摇篮”产品在后续大批量生产阶段的成本可以控制,而且还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从摇篮到摇篮”理念的应用曾让一些欧洲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30%,同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从占企业利润的1%增加至12%。
“对于经济实力无法与大企业抗衡的中小型企业,政府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布朗嘉说,荷兰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费用1亿欧元用以扶持中小型企业的“从摇篮到摇篮”行为。我建议,中国政府可借鉴这些做法。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