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4
霍英东 口述 冷夏 执笔
凤凰出版社
失去兄长和父亲(2)
两年之后,我又转到敦梅小学就读。敦梅小学位于湾仔洛克街,入学是要收费的,但其中有一个免费班,主要是照顾水上人家的孩子。虽则如此,这个免费班只招收三十个人,入学是要考试的。学生要作一篇文章应考,我写了一篇短文交上去。在被录取的名单中,我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我在敦梅小学读了三年。那三年,是我较为快乐的日子,因为既可以和一大群小朋友一起读书、学习,又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
在敦梅小学就读期间,我迷上了体育运动,最为喜爱的一种运动就是打球。那时,我跟小朋友一起,在学校附近,在住处附近,横街也好,公厕旁边也好,只要有二三十米阔的地方,就成了我们的“球场”。
母亲不想再经营驳运,所以把我们安顿好之后,她就借钱买了一部衣车,打算替别人缝衣补衫,赚点小钱糊口。但石水渠街上住的都是一些穷苦人家,很少做新衣,所以光顾的人很少,没几个钱可挣。
母亲向来在海上帮助父亲打理货运生意,除此之外,其他活计她从未做过,她于是决定重操旧业,把父亲遗留下来的驳运生意继续经营下去。但想归想,一个孤儿寡母人家,既没有自己的货船,又没有钱租得起船,凭什么经营驳运生意?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母亲遇上了香港商界、教育界的名流林子丰先生,也就是前加拿大卑诗省省督林思齐的父亲。
那时,林子丰正从事煤炭的贸易生意,每隔几天就有一艘大货轮从外国运煤炭到香港来。林子丰初时同情我家的处境,就安排母亲把大货轮上的煤炭,驳运到岸上来。
“驳运”其实就是转运,就是与停在外海的大货轮接洽,用小舢板把货物分批运到岸上去。母亲没有船,她只是个中间商,也就是从林子丰那里把生意接下来后,分派给舢板客驳运,从中赚取微薄的佣金。
日子长了,林子丰看出母亲讲信用、讲义气,工作可靠,对她更为关照,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经营的货物交由母亲安排驳运。
由于做驳运,时常风里来浪里去,安全没有保障,所以,母亲经常到附近的天后庙烧香,祈求神灵保佑。
那时,我在课余时经常帮母亲的忙。每隔几天,我就拿着母亲给我的账单,到林子丰的公司去收钱,然后分发给各搬运工和舢板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