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匹野马,来到他的草原。26日晚,民谣歌手宋冬野粗犷嘹亮的嗓音再次燃起了小灯塔咖啡馆的温度。这个真诚率性的胖子,和他的《董小姐》一起,给寒风冷落清秋里的烟台,带来些许诚恳的温暖。
“给您添麻烦了。”巡演的日程排得很满,下午5:30刚下高速的宋冬野没吃晚饭就赶到演出现场,提前试音。他坐下来试音前和演出开始后的第一句话,都是抱歉。
“下面一首歌送给我的男朋友,后面还有送给女朋友的。么么哒。”浑厚的声音中带点儿痞子味儿,歌唱有时温柔,有时奔放。下巴上蓄着的络腮胡,又高又胖的身型,配上可高亢悠扬可婉转低沉的歌声,让现场观众都忍不住与他调侃一下:“宋冬野,你是偶像派!”
宋冬野不觉得。“我的歌儿跟万晓利那些前辈的,还差太远。”他说,一年之前,他还把全国巡演作为自己十年之内努力想要完成的梦想,没想到能这么快达成:“有价值的梦想在一开始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叛逆的,但最终总会被认可。”
本报记者 陈莹 韩逸 实习生 曲晓芳
创作
新专辑最爱《安河桥》
提到费时一年打磨、作为此次巡演首推的新专辑《安河桥北》,宋冬野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没法说出哪首歌最好。“论感情上还是最喜欢《安河桥》。”他把这种喜欢归结于一种情感的寄托:“我从刚开始写歌的时候就想写一首叫安河桥的歌,但那时候很多想表达的情感都表达不出来,总觉得不会,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宋冬野的歌里有好多地名,像《安河桥》、《北京》。
这张新专辑,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情感上的纪念,写歌本身就是为了高兴,“不想吃不想睡跟吸毒一样”。“特别开心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把想做的东西都做出来,想加上乐器的都加上。追求不同的表达形式,告诉自己,原来音乐可以这样。”
巡演
愿意永远留在音乐圈
“演完了回去睡觉,睡醒了就走。”百站巡演开始至今,宋冬野已有点招架不住了。“最近几站都连着,昨天演完后就害怕,觉得嗓子不行了。”以前,他能一唱三四个小时,直到场地方来赶人。现在,他也学会了“悠着”。
晚上10点钟,宋冬野不间断地唱到了最后一首歌《安河桥》,歌迷顶着滚烫的脸意犹未尽,他只得再唱一首万晓利的歌返场。“唱歌的时候,就算是底下有人摇色子,那是人家的自由。”他已经习惯了所有发生过的事儿:“有点波澜不惊的意思,我真觉得这事儿不好。”这一趟出来,在他演出的时候求婚的已经有仨了。
“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圈,一个是音乐圈,一个是娱乐圈。”他愿意把其他的分支简化:“我希望我永远都是音乐圈的。”
推广
“就让民谣拿我试水”
“我特别喜欢别人说我老,可能能证明作品比较成熟。”留着络腮胡的宋冬野,对现场很多歌迷想听的歌都不好意思再唱。
对于类似必须寄托于地名的情感表达,宋冬野还是希望将来唱得更加细腻和精准,“哪怕别人听不懂,我自己能懂都行。”
“不会追求改变,会追求我喜欢的东西。刚写歌的时候肯定想不到加弦乐四重奏,不可能实现。但是现在都实现了。”宋冬野说,是麻油叶给了他现在这样自由的氛围和顺利的发展。
“我们这帮人,聚在一起去做一些喜欢的事儿。现在有很多一些比我们更小的做民谣的一些人也在学我们,不光是民谣,可能整个独立音乐,都能探索出一种方式。”对待今年独立音乐被选秀节目带热的现状,他也抱有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火了不一定是好事儿,可以拿我试水,我要是成了,大家都可以试着来一下,如果我不成,那就死我一个,无所谓。”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