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街道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
新安街道是宝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22个社区,社会服务人口80万,其中户籍人口17万。新安紧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地铁1号线、5号线站点密布,11号线正抓紧建设,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和107国道并翼齐飞,宝安国际机场、深港西部通道、大铲湾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重要交通枢纽近在咫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新安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两区一中心”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特区一体化示范引领街道,不断推动高质发展,不断汇聚高端资源,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
文/图:何俊
产业升级 高质发展
自1994年设立街道以来,新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潮和移民潮,巨额资本、大量人口、海量信息、先进技术快速涌入,短短20年间完成了由农耕地区、工业化地区到今天宝安核心城区的发展变迁。
近年来,新安始终坚持城产互促,以高水平的城市现代化引领产业高端化,大力推动“高、特、新”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在西部的107国道至中心区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在中部的107国道至广深高速片区打造城市更新示范区,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和特色商业;在东部的尖岗山片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研发机构,在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安拔高起点、大手笔布局:高标准编制了园区产业综合发展规划,主动出击邀请大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投资总额达40亿元的园区十大项目全面启动,“园区投资环境推介暨功能区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山大学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落户园区,新引进了迈普科技、汉邦高科、紫光照明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今年3月份,园区被认定为“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在华创达现代服务产业园(宝安区首个现代服务产业园),本土企业华创达携手社区股份公司,成片淘汰落后产能,176家制衣、塑胶等不符合产业导向的工厂搬离,新引进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服务型企业220多家,其中,总部型企业超过50家。二期已进入招商阶段,将于今年12月份开园。
今天的新安,服务人口80万,年创造GDP339亿元、税收67亿元,单位土地产出GDP10.99亿元/平方公里,税收2.19亿元/平方公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3%。
社区善治 质量生活
新安的社区有着快速演化的历程,20年间经历了从农村社区到精英聚集移民社区的变化。今天,新安社区呈现以下特点:人口众多,一般社区有4万—6万人;生人社会,来自五湖四海;流动频繁,户籍人口约占20%;经济繁荣,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活跃。新安街道一直以来积极探寻社区善治之路,努力营造守望相助、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园。
新安首先创新社区党建,着力破解社区组织松散、号召力不强的难题。新安街道辖区内垂直管理单位多,既有上级行政事业单位,也有央企等。社区要组织这些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非常困难。为此,2006年4月,街道尝试在宝民社区成立全省首个驻社区党委,将社区内互不隶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为一个新型联合党组织,由各单位党组织选出党代表,由党代表选出党委委员,定期召开党代表大会和党委会,就社区党建、社区公共事务民主决策。驻社区党委本着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有效整合辖区内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力量,动员和组织各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人力、信息等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阵地建设,使驻社区单位从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责任人”,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目前,驻社区党委、党代表工作室已在街道22个社区实现全覆盖,这一做法已在全省全面推广。
其次,坚持文化引领,着力破解外来人口多、生人社区的难题。新安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社区基本属于“生人社区”。为了让“生人社区”过渡到“熟人社区”,一方面,街道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提防心理,提升信任度、增强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搭建社区慈善救济网络、营造关爱文化氛围,拉近邻里之间的心灵距离。2007年,新安在深圳市率先举办“社区邻里节”,开展邻里相认相识活动,这一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2008年,又开展了“社区文化年”活动,组织居民唱响“社区之歌”,让居民自编自导自演“一社区一台戏”。目前,新安社区文体队伍150支,年参与居民约10万人次。
为推动社区自治,破解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供给不足、居民参与不够的难题,街道一方面,挖掘“社区领头人”带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另一方面,推出社区建设创新项目激发自治活力。街道专门拿出300万元作为社区建设创新项目资金,由各社区、科办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实效性、参与性、持续性的社区项目进行扶持。目前,已有三批共29个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下拨资金288万元。“民族之家”、“社情民情观察员”、“广场大家乐”、“家庭教育服务队”等一大批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群众欢迎。
街道有意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引导其主动承接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如新安有出租屋18.7万间/套,租住人员约60万,过去业主和二房东只收租不管理,治安、消防、卫生差。街道在出租屋较多的社区成立出租屋业主协会,让出租屋业主参与进来,互相督促履行消防、治安、计生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使出租屋发案率同比下降了80%。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在社区成立“药品经营者协会”、“烟酒茶行业自律协会”等社会组织,通过行业自律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街道还大力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组织,目前新安有注册社区社会组织118个、非正式活动团体100多个,从业人员达1800人。
城市更新 成片发展
新安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13日,深圳商业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体——海雅缤纷城在新安正式开业,从此,宝安人就不需要开车20公里去深圳原特区内,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购物、娱乐、休闲一体化的服务体验。
今年,新安提出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点制度,引导城市更新项目成片、成规模开发。在新安的大街小巷,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奔迅汽车玻璃工业园等19个项目被市纳入城市更新计划。其中,中洲中央公园、勤诚达22世纪等项目一期已发售,上合旧改主体基本完工;建安路沿线的恒明珠国际金融中心正在打造宝安新地标,甲岸旧村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37区南头关口片区、25区中粮大悦城、49区开屏片区、27区华联片区、34区黄金台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正加快推进。
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高海燕表示,城市更新必须要预见性、有国际视野地去管理自己的土地资源。近年来,新安积极作为,讲究策略,勇于攻坚克难,妥善处置了多宗困扰新安乃至宝安10多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创造了解决历史遗留难题的新安模式。2011年,新安按照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坚持“不补偿、不安置、不延期”原则,高举法律利剑,用60天完成中心区临时建材市场清理整治,清理整治夹板、钢材、石材等非法经营场所22.7万平方米,清拆违章搭建8万平方米,清走20多万吨存货,搬迁商户276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得到市委书记王荣的批示肯定。
如今,原来的中心区临时建材市场周边已经成为宝安的中心区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壹方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华侨城滨海项目让人期待;华侨城五星级酒店建设完成,荣超滨海大厦、龙光世纪大厦等8栋甲级写字楼已进驻企业900多家,中国北车、光大国际等大型总部企业即将进驻。一个高端引领、蓬勃发展的产业新城正在深圳西部崛起。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