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原则: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
兼职诈骗、中奖诈骗……冒充公共服务号的微信诈骗手段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同时,私人微信号码内也有不少骗局,交友、酒托、代购、盗号骗钱……记者咨询相关法律专家,为市民逐一点评微信骗术,支招如何防骗。
文/记者杜萌、张晨
工作诈骗案例:
刚买了五千元的充值卡 对方就消失了
学生小吴在微信上找到一则网络兼职信息,称“急需兼职,刷淘宝信誉,不出家门就能挣钱”。对方称主要是在淘宝购买充值卡帮刷信誉,五千元起买,购买五千元的充值卡就可以返回200元,本金与回扣会一起退还。随后,对方将网店地址发给小吴。于是小吴花五千元买了一张卡,对方表示马上把钱打回给她。过了一会儿,小吴查询钱没有到账,就询问对方。“几分钟后,那个微信账号告诉我,系统出现问题,需要再购买一次充值卡,两笔钱才能一起打回。”这时,小吴开始怀疑自己受骗,便想索回刚才的五千元,可是这个微信号码却立刻下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者评述:
微信找工作,现在看来,还是问题重重。在微信上如何验证公司真伪?如何确定招聘人员的真实身份?兼职或工作合同如何签订?在微信上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如何确保不会外泄等这些都是问题。提醒大家,要注意个人账号的隐私设定,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私人的信息;对网络兼职的信息要甄别判断,不管什么情况下,要坚持一条原则: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
盗号诈骗:
黑手伸向留学生 骗走国内父母16万
留学德国的女生露露怎么也没想到,骗子竟然会盗取她的微信账号并利用其微信,从她国内的家人手中骗走16万元。
因为身在国外,露露一直用微信和国内的父母联系。某天,父亲收到“她”的一条信息,让给国内的一个农行账户转16万元。微信中的“露露”称,一位中国籍的导师家人得了重病急需要交手术预付款,于是托她找家人从国内把钱打到导师弟弟的卡里。“露露”还说,“导师”已经给了她一万欧元现金,周末就能将钱汇回国内,之所以从国内转账,是为了避免外汇兑换产生的手续费。“因为我这两天也正好向家里要钱,没想到骗子就在这时候冒充我和家里人聊天,真是天衣无缝。”露露说,她父亲很快就将钱打到了“导师”弟弟的卡里。汇完钱后,父亲给她发了条信息,这时父女俩才恍然大悟。
记者评述:
网友在使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网络时,不要轻易将习惯将自己的日常琐事、生活习惯发布在网上,因为这种做法有巨大隐患,容易被人掌握基本信息和生活习惯。另外,网友们也可以通过将微信账号与手机号码绑定,qq和微信、微博不共用同一个账号密码,发现登陆异常情况及时与客服或运营商联系等方法预防网络盗号的发生。
最后还要提醒网友:在微信或微博上有很多盗号木马程序,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过来的网页链接,特别是在网页上要求输入账号和密码时就要万分警惕。
代购诈骗:
付了代购款又付“关税” 却不见发货
魏小姐查到一个微信名叫“奢侈品折扣店”的微信号。“奢侈品折扣店”告诉魏小姐,他们有一批进口折扣奢侈品牌包,原价十多万元,现在只需要一万多元。然后,这家店铺给魏小姐发过来一个网店的商品链接。魏小姐打开后发现很像平时熟悉的淘宝网,没多想,直接付款。一周多过去,魏小姐还没收到商品,就在微信上询问“奢侈品折扣店”,得到的答复是商品从国外寄回来的时候被海关扣下,还必须再缴一些关税才能拿到商品。魏小姐又付了2000元关税。过去一周仍没收到货,魏小姐再次催促“奢侈品折扣店”,可是,这个微信号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想到当时发过来的链接可能是淘宝网店,魏小姐急忙联系淘宝网客服。客服人员告诉魏小姐,近期在淘宝网根本没有这笔交易的任何相关记录和交易信息。魏小姐最后才恍然大悟:她在微信上收到的网店商品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
记者评述:
即便代购确有其事,但是代购产品的质量其实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时候,商家销售的都是高仿商品。此外,微信代购也面临维权无门的境地,因为微信尚未实名,很难查到用户真实信息,一旦遇上骗子,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很多海外代购商品并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购买奢侈品最好选择商场专柜,网上购物也应选择那些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确保万无一失。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