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三恨”“五恨”知多少

2013年11月03日13:52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三恨”“五恨”知多少

  书边小札

  胡文辉《拟管锥篇》首篇《恨事》,借张爱玲“三大恨事”起讲,“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又引蒋寅《金陵生小言》,谈明朝朱国桢有“五恨”:一恨鲤鱼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等等。但他以为不仅作家张爱玲错了,学者蒋寅也错了,并指出“五恨”的发明者不是明代的朱国桢,而是宋代的彭渊材,有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为证。别有趣味的是,他也有三恨:一恨韩红超胖,二恨凯莉·米洛太矮,三恨莎拉波娃无波。文后“补记”又引张潮《幽梦影》“十恨”,以叶德辉《三恨诗》“恨不读《永乐大典》、”“恨不读《道藏》”、“恨不读敦煌石室藏书”为结。

  笔者近日偶检藏书,见清人赵绍祖《读书偶记》也有“三恨”一说,或可补之。“宋九嘉三恨”条下云:“宋九嘉自言平生有三恨:一恨佛、老不出于孔氏前,二恨词学之士多好译经润文,三恨大才而攻异。《(敬斋)古今注》谓:‘佛老异端固常恨,至于译经润文,本诸故训,开释奥义,亦儒学所先务。’余按九嘉之说,虽不知其究竟如何,然疑敬斋误会其旨,盖此三者,皆是恨异端。译经,指译佛耳。唐世译经多学士,大夫为之润色。宋人习气又好以佛经中语入诗文,虽荆公、东坡恐亦未免,故九嘉云然。若译九经以润色文章,焉可恨耶!”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