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哈尔滨道里区工商联商会建设显特色

2013年11月05日00:0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哈尔滨道里区工商联商会建设显特色

  在道里区工商联指导下,道里区各基层商会紧紧围绕道里区确定建设目标,为企业搭建四大服务平台,形成了区域集聚效应,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通过搭建文化和谐促发展平台,道里区工商联结合"文化强区"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开展了"三送三提升"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几年来,他们利用主席办公会、执委会,采取专业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培训20余场次,先后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切实提升了广大会员的整体素质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商联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基层商会建设过程中,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注重作用发挥,为助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日前,记者对道里区工商联的商会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

  商会建设成基层工商联工作突破口

  为保证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道里区工商联通过重点培养、组织考核的方法,选配了32位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经济实力较强、热爱工商联事业、业内有威望的优秀企业人士担任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以上职务,现工商联执委领导班子已经发展到150人,并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班子成员的作用。同时他们注重做好会员发展工作,着力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比重,注重吸收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加入工商联组织,目前已发展会员2000多人。

  实践中,道里区工商联认识到,工商联的基础就是基层商会。因此,区工商联采取重点培育,区分行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做法,加强基层商会的组建。工作中,道里区工商联深入到街道、乡镇、商圈、行业,听取情况,了解实情。近年,道里区工商联在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商家聚集的商圈、街道,指导筹建了正阳河、抚顺、中央大街、爱建、建国汽配、二手车等6个区域性和行业性基层商会。同时各商会都辟建了独立的办公地点,配备微机、网络、办公座椅等设施,并聘请专人负责商会日常事务,为商会组织召开会议和开展活动提供场所和创造条件。

  为保证工作健康、高效、有序地开展,道里区工商联先后制定出台了《会员入会制度》、《会长、会员请辞制度》、《商会会议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同时开展了星级基层商会评比活动,在商会基础建设、商会日常活动开展、商会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设置了评分细则,并加强监督考核力度。

  让商会具有“一会一品”的特色

  工作中,针对各商会的地域和行业特点,道里区工商联积极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分类指导开展活动,形成了百家齐放、各具特色、一会一品的基层商会组织。

  通过打造规范经营、建言献策的“行业自律型”商会,增强商会凝聚力。近年,二手车市场越来越活跃,交易量不断上升,但市场较为混乱,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在区工商联指导下,道里区二手车商会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规范业主的销售行为、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协调核查监管等三项措施提高行业自律能力,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道里区建国地区汽配是哈市汽配一个较大规模的汽配集散地,规模大、行业特点明显。建国汽配商会注重发挥整体力量,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力和整体规模。他们针对企业单一营销没有影响力的问题,将所有企业产品汇编成册进行宣传,形成了整体宣传合力,节约了宣传成本。针对货运公司拖欠50余万元货款的问题,他们以商会的名义,向公安局和法院反映情况,为企业奔走维权,为挽回企业的经济损失作出了巨大努力。

  通过打造挖掘资源、塑造品牌的“文化旅游型”商会,带动商圈发展。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商圈商家云集,旅游资源丰富。中央大街商会针对这一特点,协同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利用中央大街百年老街的文化优势,打造了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名胜景区。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了街区商家的凝聚力,提高了商圈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商业的发展。目前,中央大街商圈企业已发展到近1120余家,营业额超过100亿元。

  通过打造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扶贫济困型”商会,使商会更有社会责任。抚顺地区是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老街区。抚顺商会始终把帮扶解困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紧紧依靠会员力量,发挥集体智慧,采取一贯式、定制式服务方式,分别开展了定期走访、精神慰藉、资助等一系列的扶贫帮困活动。几年来,会员单位帮助社区改造居民庭院12处,粉饰楼道210个,美化街路环境2条,还无偿或低偿为居民开放了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浴室和活动场馆等场所达到80余处,参加帮扶困难群体220人次,提供免费救助卡753张,提供百余个实习就业岗位,介绍到外埠企业就业3000余人次。同时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教技术、提能力”活动,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自主创业。

  助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在道里区工商联指导下,道里区各基层商会紧紧围绕道里区确定建设目标,为企业搭建四大服务平台,形成了区域集聚效应,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通过搭建文化和谐促发展平台,道里区工商联结合“文化强区”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开展了“三送三提升”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几年来,他们利用主席办公会、执委会,采取专业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培训20余场次,先后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切实提升了广大会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工商联注意搭建企业维权促发展平台。几年来,区工商联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先后成立了“道里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并与检察院联合成立了“非公企业法律服务联络站”。工作中区工商联积极发挥服务中心和联络站的作用,积极受理企业反映的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事情,先后为31户企业受理了维权投诉案件,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了引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区工商联搭建起建言献策谋发展平台。通过工商联推荐,先后有26名企业家分别担任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提建议和意见53条,其中《马路市场规范化管理》、《老机场路改造》等多项执常委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采纳,为道里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经济是工商联工作的根本所在,道里区工商联适时搭建“招商引资”商务服务平台。他们把招商选资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动力和源泉工作来抓,先后组织企业到西安、香港、澳门、上海、台湾、欧美等地学习考察的时机,推介道里区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近两年来,他们开展招商活动和参加各种洽谈活动50余次,二手车市场、大连渔港、卓展购物中心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道里,实现招商引资到位额几十亿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