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北大深圳医院,一名患者家属因与医生发生口角,挥舞菜刀后被警察带走。 资料图片
不少医院都设有警务室。记者何波 摄
珠三角多市探索防治医患纠纷新举措 但仍无法杜绝
●设立警务室,升级医院安保
●成立医调委,第三方介入调解
独家视角
核心提示
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发,佛山、东莞等城市纷纷探索并实施了多项应对举措。截至目前,珠三角多市医院的安保举措纷纷升级,并开设了类似“迷你派出所”的警务室,仅东莞就已设立了至少26个。然而,这些医院警务室运作至今,也陷入了诸多的尴尬与瓶颈。不少人开始反思,提升安保是否能解决当前频发的医闹现象?
昨日,在中山市举行的一场针对“无医闹”举措的经验推广交流活动上,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提出,从长远来说,设立警务室并不能根本解决医患纠纷,最好的方式是斩断医院的一些利益链条,让社会多一份信任,一旦出现医患纠纷让第三方参与进来调解处理。
统筹/李传智
文/记者汪万里、赵冬芹、陈维澈、李传智
防治医闹
多市医院安保升级 开设警务室受推崇
上周,本报报道了佛山市一医院在急诊科内部开设警务室引发关注,至今该市所有二级医院都设置了内部警务室。
而在东莞市,2009年4月开始,该市首个医院警务室在寮步医院亮相后,迄今全市至少已经有26家医院设立了警务室。警务室在医院的大量开设,已凸显各地对医院安保工作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东莞的塘厦医院警务室成立于2009年4月。在医院看来,这个警务室作用很大。在成立后的10个月内,破获各类盗窃案件20宗,抓获嫌疑人15人,成功调解处理医疗纠纷30件,抓获“医托”60余人。而警务室成立之前,塘厦医院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围攻医院、打医生、砸公物等“医闹”行为。塘厦医院总务股负责人介绍说,“警务室成立以来,就成功调解处理医疗纠纷数十件,为我们医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东莞长安医院曾发生医生被砍身亡事件,之后也设立了警务室。“警务室的设立,对医护人员心理调节效果显得更快更明显一些。因为有警察长期驻点在医院,医护员工们能最直观地感到很安全。”同样,最近提出实现全国首个“无医闹”城市的中山市,在总结过去一年成效时,也将设置警务室看作是该市防患医闹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市29家市、镇中心医院全部建立了警务室。
背后尴尬
警力须是患者“家属”3倍才能控制局面?
记者随机采访佛山部分医院保安、医护人员以及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认为,医院警务室这样的“迷你派出所”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单靠保安的数量增加是不够的。
“现在很多医院的保安都是承包给物业公司了,也没有相关的执法权。如果遇到患者伤害医护人员的情况,保安也只能将其余医护人员隔开,不能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有保安透露,他们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只要不动手破坏医院设施和伤害医护人员,他们都会采取放任的态度,不会上前劝阻。“很多时候越是劝说,对方情绪越是激动,还不如就让他们骂骂发泄一下。”
同时,记者在佛山多方采访发现,目前,警务室在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医院内部的警务室多数是处理院内盗窃等一般治安事件,社区民警在接到报警后在医院警务室内就地处理案件。”一位市一医院的保安称。
也有卫生部门的行政人员表示,如果警力资源不够的话,在处理医闹现场时仍然比较被动。“根据经验,医闹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与患者‘亲属’需要达到3:1左右的比例,才能在处理现场时较好地控制局面。”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果警力不足,贸然驱散医闹人群,反而会将事态升级。
保卫装备备受争议
普通患者心理抵触
医院警务室除了在警力方面存在不足外,作为警务室及医院的安保人员,能使用怎样的保卫装备也曾备受争议。去年2月,东莞市政府曾发文,对医院的保卫装备做了细化,“其中头盔、盾牌、防割手套、强光手电、对讲机等防护装备要求做到每一班的保卫人员不少于人手一件,短棍、长棍(可制成渔叉状)、催泪喷雾剂等带有攻击性的装备以及防刺背心等可适当配备,供危急情况下使用。”在当时,该规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受伤害似乎在证明东莞这一举措的必要。昨天上午,东莞市卫生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卫计委在最近的文件中已要求各级医院这样做。而至于医院保安配备的这些钢叉、催泪剂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医生的安全,东莞南城医院的负责人称,“最关键的还是震慑作用”。
不过,将警务室“搬”进医院,也给正常看病的普通患者带来了心理抵触。在东莞,随着医院警务室的增多,有市民就戏言,今后进医院估计要“安检”。
相关数据
警务室数量
东莞26家医院设立,中山29家医院设立。
警务室作用
以东莞塘厦医院警务室为例,成立10个月来,破获各类盗窃案件20宗,抓获嫌疑人15人,成功调解处理医疗纠纷30件,抓获“医托”60余人。
医调委作用
以佛山市医调委为例,2011年成立至今年8月以来,受理医疗纠纷141件,结案124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57件。同时,佛山市医调委还现场应急处理了“医闹”27件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51件。
佛山经验
第三方介入调解 医闹少了近七成
那么面对医患纠纷,除了升级安保,让公安机关加大警力进行处理,还有什么“良药”能治医闹?近年来,在佛山,由第三方介入处理医疗纠纷的新举措,逐渐被市民和医院所接受。2011年8月30日,佛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是全省首家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运作的医疗纠纷专业性调解组织。
截至今年8月底,佛山市医调委共接待当事人来访、电话咨询570人次,受理医疗纠纷141件,结案124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57件。同时,佛山市医调委还现场应急处理了“医闹”27件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51件,至今无一反悔案例,协议履行率达100%。据悉,这种第三方协调机制目前也得到了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认可。就在上月28日,独立于卫生系统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东莞市医疗争议专业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对于医患纠纷的解决是一条新的道路。
“医调委的工作越来越被市民了解和接受,让市民多了一个维权途径。”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南海工作站调解员黄平介绍,南海区是较早引进省医调委的地区,从2012年1月试运行至今,“医闹”案件大约减少了七成。“去年统计的‘医闹’有68件,但今年目前为止了解到的只有十多件。”
他山之石
内修型——英国
提升服务力求避免纠纷
英国因医疗纠纷发生恶性案件的情况并不多,这得益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大部分的英国医院里都有一个伦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医院成立,但相对独立。
如果医院内部解决不了纠纷,患者可向地方政府机构投诉。政府部门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告知患者收到了投诉,并对双方商量需要多长时间进行调查。除非患者同意,不然政府部门要在6个月内解决纠纷。
压力型——美国
高额赔偿让医院不敢怠慢
对于医患纠纷,美国一般通过民事法律途径解决,医生对患者的重大伤害或渎职行为有时涉及数以百万美元计的高额赔偿。在高额赔偿的警戒下,美国医院、医生在患者服务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设立繁复程序,在保护病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推高了医疗费用。美国保险公司为医生与医院提供了各种医疗事故险,以解决他们在提供医疗服务时的后顾之忧。
专家看台
解决医闹不要
轻易“以暴制暴”
随着最近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少地方都在医院建立警务室,通过警方及时介入或者“震慑”作用,来解决医患纠纷。
对此,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认为,从长远来说,设立警务室并不能根本解决医患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让社会多一份信任,一旦出现医患纠纷让第三方参与进来调解处理。
“不要动不动就把武力摆上去,(武力)不能轻易动,一件事情解决了,可能留下的事情后患无穷。不能以暴制暴,我是这样认为。”“现在警察已经很忙,越文明的国家警察就越少。就事论事,一件事情,如温岭医院、广医二院并不是由于警察没有到场事情就没有解决,而是这件事情能否避免不发生,这才是最关键的。”匡和平说。
目前,医院要通过卖药、检验等赚钱,因此匡和平建议,首先要将这些利益链条斩断。让医务人员跟卖药、设备检验等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要让社会感觉,这种通过卖药等获得更多好处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社会就会多一份信任。”另外,匡和平建议医疗从业人员要参加保险,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可从医患纠纷中抽身出来,让保险公司介入解决。这有助于更理性地解决医闹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