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美国人镜头中的文夕大火

2013年11月08日03:40    来源:长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美国人镜头中的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发生时,不但长沙城内着火,当局也派出一组队伍,在橘子洲上纵火。这张相片中的一幢西式建筑物中间有一块白色的图案,疑似英国国旗图案。因此这张相片,我们怀疑其地点极有可能就是橘子洲上的英国领事馆。

  这是长沙曾经最繁华的闹市区八角亭走马楼旁的景象。一户人家在大火后,搭起小窝棚,在废墟中生火做饭。

  →“文夕大火”,不但烧毁长沙全城,也殃及停泊在湘江河中、近岸的巨大趸船。这两艘巨大的趸船,是不是湘江河岸边最威武的太古洋行的两艘大趸船已不可考证,但连湘江中的趸船也在“文夕大火”中惨遭烧毁,却是第一次看到。

  ↓这是长沙湘江东岸的小西门正被“文夕大火”吞噬的景象。根据就是在本图片中,湘江岸边一幢沿河建筑物顶上有三个标志性字母“N·K·K”,即Nisshin Kisen Kaisha,指的就是日清汽船株式会社。虽然抗战爆发后,日本侨民早已全部撤离长沙,但一些日本建筑物仍得到保留。据民国资料,长沙的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就设立在长沙小西门附近。

  →“文夕大火”后的长沙,离中心火场较远的地方,虽然着火,但房屋却未完全崩塌,留下不少屋架子。这座西式建筑物,我们不知它的名字,也难以考证其用途,对于建筑物旁堆积大量明显存在保护意图的水缸,也感到迷惑不解。画面中只有一位悲伤的老人挑着一担水,经过这处建筑物的残骸旁。

  ↑江水已被长沙大火的火光映得发亮,当年拍摄的长沙“文夕大火”的相片,从图片上分析,很多都是乘着小火轮,在湘江中拍摄的。

  →这批新发现的长沙“文夕大火”相片,总共只出现一个英文标注,译成中文就是“从多角度看长沙大火”。我们在翻读这组相片时,怀疑这批相片或为雅礼中学美籍外教高德华拍摄,或者是将包括高德华在内的所有美国人拍摄的相片汇集到一起。因为这组相片中这张“长西分站”的相片,曾在高德华写雅礼生活的著作中出现。“长西分站”指的应当就是设立在长沙河西溁湾镇的汽车西站。

  供图/大李 文/任大猛

  再过四天,即11月12日,就是举世震惊的长沙“文夕大火”发生75周年纪念日。

  1938年10月21日,国民党军弃守广州,4天后弃守武汉。一些悲观论者认为日军将乘胜进击,从南北两头夹击湖南,迅速占据粤汉铁路,将湖南劈成东西两半。

  11月12日,国民党军再次弃守岳阳,当天深夜,长沙在一片风声鹤唳、传闻日军已“打到了新河”的惊惶失措中,全城遭到纵火烧毁,真正“实践”了其“焦土抗战”的主张。

  但日军在占据岳阳后,根本就未再向长沙前行。当局的惊惶失措,使长沙莫名其妙地化成一片焦土,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数。这场“大火”震惊全世界,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此后,坚强的长沙人民,在火灾后的废墟中,在战乱的焦土上,艰难再造出一个新长沙。

  在“文夕大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前,长沙有位叫“大李”的收藏者,从太平洋彼岸买回一批(共计有数十张)美国人拍摄的“文夕大火”相片,并请我们辨识其中的少部分相片。我们在这批75年前的美国人拍摄的老照片中,看到的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城市,仿佛也听到这座城市在历史的深处正无助地哭泣。

  相片中可供辨识的标志物和文字并不多,目前我们仅仅认出湘江东岸的小西门、溁湾镇的汽车西站等。希望见闻广博者,能帮我们从这些画图中继续找出更多老长沙地点,进一步还原老长沙的记忆。这里公布的仅为其中部分相片。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