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邢台11月8日电(王英献 刘敬行)说起河北威县孙家寨村的孝道故事就不能不提该村副支书付宏伟,他放着年薪百万不挣,回家孝敬全村老人的大孝故事在百姓中广泛传播。11月6日记者走进这个村庄,走近该村孝道的传播者付宏伟,走进了他心中的大孝世界。
2009年初冬的一个早晨,一辆崭新的奥迪车驶进孙家寨村。在省城做药品销售的付宏伟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你爸已住进威县医院。”邻居告诉他。重症监护室的门紧闭,里面,病情危重的父亲正在抢救,外面,心急如焚的儿子在等待。此时,他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花甲之年的父亲若离开人世,他会后悔一辈子。
父亲大病出院,他日夜侍候在床前,父亲病好了,他抽空到乡亲家去看看。1200人的村庄,65岁以上的老人有113人,7个是孤寡老人,80多户是“空巢”家庭。这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谁来侍候孝敬他们?他的眉头紧锁。
回家孝敬父母,孝敬全村老人,搞规模种植,引领群众致富,他拿定了主意。放弃年挣百万的业务回到了故乡。
此消息传出立马在孙家寨村炸开了锅,有人说他“神经”,有人说他出风头,妻子更是投反对票,可都挡不住他回家尽孝的愿望。
2010年他回到了父母和乡亲身边,在夏天的一个夜晚,住在村委会的付宏伟被铃声惊醒,他看看表已是凌晨一时,是妻子发来的短信:“夜深了,我却难以入眠,我患了感冒发烧39度,只有自己管自己。我无所谓,我只想让孩子过有父母在身边的正常生活,穷富不可怕,可怕的是寂寞和孤独……”
“看完这条短信,我哭了,一夜没睡,我把这条短信一直保留到现在。全村100余名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是对妻子和儿女的最好回报。”付宏伟说。
大孝村官带出孝道村
“乡亲们,咱村的免费午餐开始啦。”11月5日上午12时,孙家寨村的大喇叭响了。
香喷喷的豆腐脑,热腾腾的馒头,这免费的午餐着实让农忙时的村民们胃口大开,付宏伟掌勺带着义工给每个人盛饭菜。
“蒸馒头用了100多斤面,豆腐脑蒸了两大锅。这样的午餐从9月1日开始一直到现在,且顿顿饭菜不重样。”付宏伟介绍说:“农忙时的免费午餐我们已坚持两年了。”
给全村人提供免费午餐是付宏伟的创意。每到农忙时,他60多岁的父母在地里忙活,有时连午饭也顾不上做,大多是凉馒头就咸菜,他觉得心痛,便提出农忙时给村民提供一顿免费午餐的建议,得到村支书付维华、村主任付月珍的赞成。
在当地的民间习俗中,初一、十五是大日子,这两个日子,也是孙家寨村最祥和欢乐的日子。每逢初一、十五和重大节日,该村老人都能享受一顿孝老盛宴,每到这两天付宏伟就和义工们早早在村委会大院里忙活起来,蒸馒头、包包子、炒菜。上午11时许,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村里1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笑着吃着,享受这一份特殊的团聚和幸福。
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使的“空巢”老人,足不出户可以享受一次送上门的美餐。中午,记者跟付宏伟提着饭盒来到77岁的张桂琴老人家,一声“奶奶,送饭来了。”让张奶奶脸上笑开了花。保温饭盒里有包子大炖菜,还特意做了份奶奶爱吃的蒸南瓜,奶奶的眼睛湿润了:“你像照顾亲娘一样待俺,生活在孙家寨村的老人托的是你的福哇。”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早晨,孙家寨村的孝道大讲堂里传来了阵阵读书声。
朗读完三字经,付宏伟便讲起了第一课“百善孝为先”。课堂下坐着30多个学生,有60多岁的老人,有30多岁的中年,还有10多岁的少年,有本村的村民,还有邻村、附近县市前来听课的学生。
下课后学员们又成了义工,择菜、洗菜、烧火、做饭,给全村65岁以上老人做孝敬餐。侍候老人吃饱后,端来一盆盆热腾腾的开水,跪在地上为老人洗脚,用他们的话说:“这是课堂练习的一部分。”
两年来,这个大讲堂办了50多期,从这里走出了3000多名学员,他们有的回到了教室,有的回到了工厂,有的当了义工,无论在哪里,都成了孝道文化的传播者。
不仅如此,每年暑假期间付宏伟都要举办一次“孝道教育乡村行”,原打算,让村里孩子们接受一次孝道的教育,没想到消息传出后,邻村的不少家长领着孩子前来参加,一下子就来了60多个。在这里吃住免费,发统一的教材和服装。以《弟子规》和《中华教育故事》为主要教材,以义务送饭、扫街、洗脚为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心中就埋下了“孝”的种子。
孝文化入心入脑,使孝老成了自觉行动,村里做“伙饭”,开始大多是付宏伟掏腰包,后来,这个送菜,那个送面,全村200多人都送过,有一个爱心人一次送来了1吨食用油,大庆的一个爱心厂家送来了200多公斤木耳,再多的人吃饭也不用愁。
每到重阳节村里好不热闹。获评“慈母之家”、“孝子之家”的模范挂匾戴花,赠送大彩电,敲锣打鼓,好不荣耀。至今已出现20多户慈母、孝子之家,他们成了村民们追捧的明星。
孝心在这里传递。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工和志愿者,把需要照顾的老人的家都当成敬老院的房间,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在敬老院一样的待遇,现在的孙家寨已经成了“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付宏伟说:“在俺村实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能在家中颐养天年,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的模式,把全村变成了一个大养老院。”
“村里正筹建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吃好的同时,也要玩好,娱乐好,使他们身心更健康。”付宏伟说。为了让老有所养有经济基础,村支部带动群众致富,加快观光农业和订单农业步伐,指着40亩的花生地,他说:“这里种的全部是有机花生,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所产的花生出油率高,全部是订单式种植,可使农民年增收10余万元。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