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江
独家专访 导演刘江回应“黄海波不配高圆圆”
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正在央一、芒果台和视频网站播出,该剧收获的“零差评”给惨淡的2013年电视剧市场挽回了一点颜面,而该戏导演刘江出品在业内就代表着“零风险”。昨日,刘江接受了本报独家电话专访。谈到观众对高圆圆的些许争议,他说“她是能接地气的女神”,至于御用男演员黄海波,他说男人长相不重要,“高帅富配女神不就成了琼瑶剧?”
对于创作出《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等经典,刘江称自己是坚持做一个类型导演。
导演说
撰文:本报记者 曾俊
说高圆圆:她不像别的“女神”,她很淳朴
广州日报:有人认为高圆圆的外形不适合做剩女,你怎么考虑?
刘江:圈里美女有很多,为什么选择她?就是她有亲和力,身上有很质朴的东西,不像别的“女神”有女王范,她其实不是超凡脱俗的,像邻家女孩一样很接地气。那些说不好的观众就再多看点,应该会觉得她适合做剩女,因为不一定是丑八怪才做剩女,而且她现实生活中也没嫁。
说黄海波:世上无丑男,我和他像亲兄弟
广州日报:有些观众觉得男主角黄海波不是特别配高圆圆,但你也很坚持。
刘江:高圆圆的粉丝觉得不搭很正常,但其他观众如果也这么认为,到了后面就知道他们很搭。相反,如果是一个大帅哥和高圆圆配戏,岂不就成了琼瑶剧?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拉远了和观众的距离。黄海波的长相就是普通人,所以他们头4集打得一塌糊涂,但是观众的认同感会更强烈。论婚姻,大众对男人外在其实没那么看重,就是过日子,我觉得男女爱情需要逻辑化,所以世上无丑男。
广州日报:黄海波已是你的御用男主角了,你为什么选择他?
刘江:实际上相比《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波的表演更成熟,表演更加走内心,他演“余味”还有点生涩、耍、夸张,“果然”要比“余味”更丰富,给演员空间更大。
人与人之间需要缘分,我们3年前就非常默契,私下里是亲兄弟,我对他的优点和缺点太熟悉了,直接上来就开抡,玩得很自由,其他人就不敢。但我们也都不愿意重复,他在我戏里的每个人物都不一样,今后如果有适合的角色,还会再合作。
说作品定位:文艺导演太多、类型导演太少,选择后者
广州日报:作为有情怀的导演,会不会妥协的东西太多?
刘江:不会,世界上文艺导演太多,类型导演太少,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我,却忽略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就想做好类型导演。
广州日报:现在你还是制片人,有声音说导演就应该专心拍戏,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江:还好,我就是一个手艺人,我一直以来的志向是做大众化的导演,所以没那么多的拧巴,有些小众化的导演可能不接受。我认为,能娱乐观众是功德,但要保持口碑和品质,我不会给观众喂糠,我尽量想保持这样的水平,一方面挣钱,另一方面有好评。
说拍电影: 商业角度来说,电视剧比较稳当
广州日报:以前说过要拍电影,现在怎么没动静了?
刘江:电影项目一直在推进,只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公司几十号人要等着吃饭,我得考虑。从商业角度来说,电视剧是一个比较稳当的生意,比电影稳。中国电视观众至少有6亿,而一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观影人数也不过3000万。我不会为了拍一部电影,宁可两三年吃不上饭。
讲多 D
业内还需要
提高素质
广州日报:但今年雷剧横行,很多人惊呼观众口味好低,你觉得呢?
刘江: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电视剧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有娱乐的诉求在,才会有雷剧,创作不顾情节合理性,光顾着戏剧冲突,部分观众很需要看到戏剧冲突,但不顾及戏剧审美。所以,业内还需要提高素质,不能任由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我不会昧着良心赚钱。观众口味从来都是千奇百怪的,只要是有诚意的作品就有人欣赏。
广州日报:你的意思是,观众的想法往往很简单,但创作者要有些引导?
刘江:当然,观众都说,千万别让我动脑筋,我只想转换一下情绪。有人想哭一鼻子,有人想开心一下,有人就想被吓一跳。这并不代表观众欣赏能力有限或水平低,也不要求制作人一味迎合。创作者得有自己的准心,只是别太自我了。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