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也想回乡高考,但回不去了”

2013年11月09日12:26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也想回乡高考,但回不去了”

  休息时间,省实验中学高三(12)班里,来自河北的李桐和来自福建的张晓敏仍在抓紧时间学习。

  安徽考生魏志豪:“我妈以前跟我说,在山东高考,人多、分数线还高。回老家,参加考试的人少,录取分数也低,为啥不回去呢?我说,回去的话没必要了,别人都可以在这里考,我为什么不行呀。”

  福建考生张晓敏:“在福建老家,大家都不热衷高考,都喜欢做生意,跟我一样大的男同学可能已经当上了茶老板。一个班里只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会坚持到高考,竞争比山东小很多。”

  “我已经回不去了,只能在这里考了。”8日,2014年高考报名首日,福建姑娘张晓敏坐在省实验中学高三(12)班的教室里,略显郁闷地说道。和山东相比,在福建高考的“诱惑”显而易见,2013年,山东大学在福建省招生的文科一本线580分,理科596分。而在山东的录取线是文科620分,理科632分。

  山东高考竞争的激烈有目共睹,但故乡截然不同的教材和题型,让不少异地考生在“留下”和“回去”这道单选题中最终选择了前者。

  如果回去考, 一切得重新开始会耽误学习

  8日,省实验中学高三(12)班,从安徽合肥来济南读书的魏志豪正在进行一轮复习。

  1988年,在小魏还没出生时,他的父母已经来济南打工了。出生在安徽的小魏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山东。从明湖中学毕业,小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实验中学。

  不过,刚上高一时,因为不知道山东即将实行异地高考,在小魏老乡朋友圈中,掀起了一股回原籍上学潮,他和妈妈也动过心。“上高中时才知道要回户籍所在地高考,那时我妈妈也在办手续。大家觉得如果早晚都要回原籍,晚回不如早回,好适应一下当地学习环境。”

  不过,2014年山东试点异地高考的消息传到了小魏母亲那里。“大家都观望了一阵,觉得山东高考压力大,我告诉妈妈,回去的话,一切就像是要重新开始,适应新学校,跟新的老师和同学沟通,这样学习肯定要耽误。”小魏说。

  小魏悄悄透露,选择在山东考试,其实也是对自己有信心。

  河北考生李桐和小魏是同班同学,她说,每一个高三班级里,都或多或少有两三个外地考生,他们班比较多,一共有5个。

  “我一直在山东上学,河北高考的情况我并不了解。我只是想,既然是在山东这样一直学上来了,那就大家一起这样走下去就行了。”小李说,不但是自己,现在小学六年级的弟弟,今后也会在山东参加高考。

  邻居回乡高考, 一半题型没见过都考蒙了

  坐在教室的一侧,魏志豪的同班同学张晓敏显得很郁闷。半年前,如果高二时的那次考试成绩还能看得过去,她本打算一定要回福建老家考试。

  “为什么想回老家考试?那边的‘诱惑’太大了。”小张笑着对记者说。2013年,山东大学在福建省本科一批出档线文科580分,理科则是596分。同一年山大在本省的录取线则是文科620分,理科632分。

  3岁便随父母到山东生活的小张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毫无闽南口音。这些年中只有弟弟出生的那一年回过老家,此后就再没有回去。

  因为回原籍考试要提前一年报考,因此刚上高一时,小张便开始琢磨是不是回家参加高考。“父母不太懂,到处打听消息,最后给我一个选择,高二考得好就回去,考不好就别回去了。”

  最终小张没能回福建,这让她有些失望,但是看完老家的教材以后,她感觉“压力山大”后又有些释然。“教材编排思路完全不适应,如果是理科,知识相通还好,文科背诵默写的篇章都不同,山东主要是考山东的一些名人的文章,两地出题都不是一个路子。”

  曾有一个浙江的邻居回原籍参加高考,发现英语有一半的题型都没见过,都考蒙了。小张说,当时还没有异地高考,邻居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啊,如今她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安心留下备考。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