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晨4时左右,强台风“海燕”在越南东北部广宁省登陆。图为台风导致海水漫堤。
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超强台风“海燕”11月11日进入南海海域后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当天在越南海防市和广宁省登陆,随后迅速转移至中越边境地带,中心风力降至8级。截至记者发稿时,“海燕”过境越南共造成14人死亡、4人失踪、81人受伤,尚未造成重大损失。与此同时,刚刚遭受“海燕”肆虐的菲律宾伤亡人数则在持续上升。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11日晚宣布,台风“海燕”已造成该国至少1774人死亡、另82人失踪和2487人受伤。对于此前有菲律宾地方官员估计“海燕”造成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万人,减灾委称暂时无法确认这一数字。
越南——
应对工作及时充分
强台风破坏力有限
越南媒体11日称,“海燕”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次台风,越南政府“如临大敌”。由于从未遭遇过等级如此之高的强台风,除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外,越南国家搜救委员会及其各省市分支机构反复呼吁,沿海地区民众在“海燕”过境期间切勿在户外、特别是海边逗留,并禁止一切出海活动,不可在危险的建筑或有倒塌危险地带驻留。7—9日,岘港、广义、顺化、河静、清化和广宁等中北部沿海省市已陆续转移疏散民众约70万人,数十万人民军和边防部队官兵参与了房屋加固、应急堤坝抢筑和安置转移等工作。
越南中央水文气象预报中心主任裴明增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南中南部海域9日晚已刮起七八级大风,且转移过程中速度很快,中心平均风速在30—35米/秒,台风等级在13级以上。岘港以南海域9日晚甚至刮起11级大风,中心平均风速达30米/秒。受台风影响,首都河内10日晚也开始降雨。
当地媒体报道说,此次“海燕”过境并未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失,一方面得益于各级政府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民众得以提前安全转移;另一方面“海燕”离开菲律宾行进至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时风力就已逐渐减弱,到达越南后仅在广宁省下龙市和海防市沿海边缘地带登陆,并未深入内地,其破坏力有限。“海燕”过境后,本报记者打电话给几个家住清化、海防的越南朋友询问情况,他们均表示一切安好。家在清化省的大学生阮氏嫣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协助下,亲人都已返回家中。由于之前都采购了充足的食物和水,几天来人们的情绪都很稳定。随着‘海燕’的离去,大家都计划着洒扫庭院,开始新的生活。”
菲律宾——
台风造成大量伤亡
救灾工作困难重重
相比之下,“海燕”在菲律宾肆虐后造成大量伤亡。11日晚,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菲律宾进入“全国灾难状态”,并下令尽全力加速救灾行动。截至11日晚,救援人员仍无法到达菲律宾萨玛省一些偏远地区的城镇以及莱特省部分地区,该地区电力供应及通信仍处于瘫痪状态。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11日报道说,尽管菲政府在“海燕”到来前已发出警告并疏散约80万民众,但台风掀起如同海啸般的5米高巨浪横扫菲东部海岸,其破坏力惊人,仍给菲律宾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紧急避难中心位于当地用砖头砌成的学校、教堂和政府建筑内,当台风来袭时,这些建筑无法承受巨浪冲击,继而造成大量伤亡。
另据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警告,太平洋海域目前已形成一个新的热带低气压,预计未来几天将给莱特岛等受灾严重区域带来大量降水,给救灾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据悉,这一热带低气压将在12日抵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然后向中部地区移动。
鉴于台风造成巨大破坏,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纷纷承诺或已经参与救灾援助。联合国方面表示将向菲律宾灾区运送物资,但救灾物资抵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面临重重困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大约有400万菲律宾儿童受灾,当务之急是将救援物资运送至灾区。澳大利亚政府已宣布捐赠近1000万美元用于救灾。
目前,灾区救灾工作进展缓慢,许多幸存者无法持续获取清洁水源、食物和药品,当地社会秩序混乱。美联社11日报道称,一些不法之徒还趁火打劫,洗劫当地商店、搜索废墟,以寻找食物、淡水和日用品。10日,一伙暴徒还袭击了当地红十字会运输物资的车队。为防止劫掠事件再次发生,菲政府已部署数百名军警维持秩序。
专家——
气候变化带来挑战
应急准备亟待加强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张华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使馆目前没有收到中国公民死伤报告。针对国内一些民众报称与在菲亲友失去联系的个案,使馆经与中国驻宿务总领馆、菲有关部门及当地华社密切沟通,努力核实寻找,已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准备随时为中国公民提供协助。
针对有部分中国游客被困长滩岛,中国大使馆对本报记者表示,使馆一直敦促航空公司尽快安排滞留中国游客回国。目前长滩岛通往外地的航线已重新开通,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已承诺12日陆续安排滞留中国游客回国。“目前,他们处境安全,食宿没有问题,情绪也比较稳定。使馆将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并为中国公民提供必要协助。”
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独立评估局局长维诺德·托马斯1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台风“海燕”展示的巨大破坏力再次凸显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须做好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托马斯表示,菲律宾是台风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但近几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国降雨量正逐年增加,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直线上升。由于大量菲律宾民众迁移到城市以及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越来越多菲律宾人受到自然灾害威胁增大,特别是对穷人的破坏力最大,因为他们基本不具备应对灾害冲击的能力。随着极端气候频发,居住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包括洪水易发区域、沿海低地地区的居民急需政策制定者给予更多的规划和指导。
(本报曼谷、河内11月11日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