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台风太猛 会被除名

2013年11月12日07:1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台风太猛 会被除名

11月11日,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塔克洛班,“海燕”过后一片狼藉。新华社图

  “海燕”被称为34年来最强台风 第31号台风“杨柳”生成在即

  今年的台风既多且强,不论其他,“海燕”已是34年来最强的一个台风。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重大破坏后,昨天又给广东带来大暴雨。鉴于其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已有人建议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从台风命名表上除名。

  超强台风“海燕”已是34年来最强的一个台风,从数量上说,今年已经追平了21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并且很有可能打破这一纪录——新的台风“杨柳”已经箭在弦上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第30号台风“海燕”以超强台风的强度登陆菲律宾中部莱特岛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890百帕。昨天又以13级的风力登陆越南,并给广东带来强降水。

  “海燕”兴风作浪,“史上最强”、“风王”等称号先后加诸其上,那么到底“海燕”算老几?有研究台风的分析者认为,在1977年有较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海燕”称得上最强的台风之一。据了解,一般来说,台风最强时大都在缺乏观测仪器的大海上,要获知其强度通常有两种办法。其一是派飞机实测,其二是靠卫星资料,依照理论模型估测。若要使用同样的“尺子”测定台风强度,只能靠卫星资料,依照理论模型估测。这个理论模型,就是“德沃夏克台风强度分析法”,迄今仍为各大气象局采用。此前,就有说法指“海燕”超出了德沃夏克法的分析范围。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拥有足够质量的卫星云图资料,而这一点,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只有1977年后才能做到。

  分析者从台风眼、核心对流强度、形态等方面对比有较完整气象资料以来的台风发现,海燕是1977年有高质量云图以来,最强的台风之一,和台风之王“泰培”不相上下。自1979年的“泰培”以后,“海燕”堪称世界最强台风。

  再往远一点说,海燕是1951年以来世界最强台风之一,和“泰培”、“南茜”、“June”、“IDA”等顶级台风同一档次,但孰强孰弱,难分高下。

  目前海温仍然

  适合台风生成

  记者看到,从23号“菲特”开始的8个台风,全部都达到了强台风的级别,其中还不乏 “范斯高”、“利奇马”、“海燕”这样的超强台风。

  气象专家表示,台风的生成与海温直接相关,通常海温达到27℃时,才会有台风形成。记者看到,目前西太平洋还有一大片海区海温达到30℃左右,这无疑成为热带气旋不断生成的最佳温床。专家认为,今年,尤其是9月以来,赤道地区对流活动活跃,十分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气旋性环流系统生成发展。另外,海温持续偏暖,为台风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加上南海季风结束较晚,水汽充沛,导致了今年台风活跃。

  已有23个台风被除名

  “海燕”造成的破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目前已经有人认为应该将其逐出台风名录。据记者了解,通常在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别时,就有机会获得命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14个国家或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一共140个名字组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循环使用。在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一旦台风作恶多端,制造出巨大的破坏的话,就会在命名表上除名。

  根据统计,自2000年1月1日实行现行的命名规则以来,至少已有23个恶贯满盈的台风被替换,这里边有不少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中,“云娜”、“龙王”、“麦莎”、“珍珠”、“碧利斯”、“桑美”、“莫拉克”、“芭玛”以及“凡亚比”都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几个热带气旋中,“龙王”是由我国提供的名字,在对中国东南部带来严重破坏之后,“海葵”取代了这个气势汹汹的“龙王”。“海燕”也是由我国提供的名字。而最近一个被除名的是影响了菲律宾的“宝霞”,它的替代者将会在明年公布。

  链接:

  台风命名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带气旋,美国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二战时习惯给各气旋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

  2000年起,热带气旋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