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的绿色琉璃瓦。
儿童医院红楼正在装修。
岭南传统建筑
近代篇之
3
医院对中国而言是舶来品,广州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洋医学的地方。1835年,在广州新豆栏开办“眼科医局”(博济医院前身),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式医院。广州近现代医院是在教会医院的示范下发展起来的,1866年美国长老会的嘉约翰医生在广州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医疗专业建筑博济医院,1898年他又在芳村建成惠爱癫狂医院,这两座建筑形成了中国从未有过的“新型医疗空间”——近代意义上的“医院”,一个包括候诊室、门诊室、住院部、隔离病房、手术室、药房、医护人员等的完备医疗场所。
近代广州共创设了98所医院,包括教会医院、慈善医院、教学医院、军医院、公立医院、私人医院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医院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历经百余年发展,广州近代医院形成以老城为核心向东关、西关、河南等周边地区散射的空间格局。
时至今日,近代医院的部分老房子成为文物或准历史建筑,它们就是活生生的博物馆。有些医院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对其加以保护和“活化”利用;但也有医院为改善就医环境而将旧楼频频拆除重建,当中一些扼腕的例子值得借鉴。
本版撰写
文/记者莫冠婷
图/记者乔军伟(除署名外)
广州市儿童医院位于诗书路民国建筑金陵台、 妙高台西侧,医院中央有一座庄严典雅的中西合璧民国老建筑——红楼。老房子古色古香,楼身以清水红砖墙砌成,屋檐铺有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的斗拱精巧细致。在成为广州市儿童医院以前,红楼数易其主,它曾见证西方私人医院传入广州的历史。记者从越秀区文广新局了解到,红楼尚未被登记为文物线索,建议推荐为历史建筑。儿童医院的门户朝西向着人民中路,而红楼却坐北朝南面向观绿路,其中渊源,需从其身世谈起。
59号线索
儿童医院红楼
提名人:
网友@古粤秀色
历史:美籍医生在广州建私人医院
广州西医事业的发展,有美籍医生达保罗的一份功劳。达保罗在1902年受美国长老会派遣来到广东,在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担任内外科医生。1909年,他与江孔殷、钟宰荃、潘佩如等人筹办广东公医学堂,是中山医学院(今中山大学北校区)前身之一。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达保罗任首任院长。1928年,达保罗在惠福路妇幼医院设立达保罗医务所。1933年医院迁至官禄路(今观绿路)30号,更名为达保罗医院。
据《广州市志》记载,“达保罗医院占地面积3811平方米。风格优雅,光小花园就有两处,还有一处果园。医院主楼还安装有电梯,设单人病房40间。”据资料记载,当年达保罗医院因气派奢华而闻名。向达保罗求诊者,以达官贵人、地主富商居多。达保罗医术高明,因此诊金和手术费也特别昂贵。据闻,陈济棠、宋美龄等曾是达保罗医院的病人。
抗战爆发后广州沦陷,虽然医院免遭轰炸而得保全,但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医院先被接收为广东省政府卫生处,后交由达保罗养女达瑶辉复业。新中国成立后,医院物业被广州市卫生部门接管。1953年广州市儿童医院正式开业,门面也从观绿路改为丰宁路(今人民中路)。
现状:瓦片掉落、管道漏水,亟须保养维修
红楼楼高4层,现命名为“3号楼”,正是当年作病房使用的达保罗医院后座,如今已经变为行政办公楼。在儿童医院工作超过40年的医院基建办老员工洪赐源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开始对红楼进行保养维修。“红楼部分屋檐口有些许松动,不时有瓦片掉落。但最严重的问题是‘漏水’,天台下水管道的滴漏导致墙身出现渗漏的污痕”。
原红楼二、三、四楼的绿色琉璃屋顶,每层四角各雕有一只瑞兽“螭吻”(龙生九子之一),取其灭火消灾之意,如今三层楼共有12个“螭吻”的头部均不见影踪。洪赐源听老一辈人说,在“文革”时期,螭吻连同飞檐的装饰全部被砸烂。“现在看到的白色角梁,是支撑其头部装饰的基础,原来螭吻的头部就是套在如今的角梁上。”他表示,目前仍未找到历史照片参照修复。
2002年,医院出资把一楼外墙重新刷上红漆,和清水红砖墙相比显得突兀。洪赐源表示:“现在不考虑粉刷,但会对外立面清洗。”他还提到,红楼正门上方原来有一个白色的意大利批荡的阳台,后来因迁就救护车进出,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掉了。
走进红楼,仍可寻觅到医院建设初期的原貌。正对门口处是电梯间,“电梯在大楼建成时就配有,最早的电梯是1874年瑞典出厂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老电梯被拆下换成新的。”
洪赐源说,由于潮湿漏水,一楼地面比民国时期升高了约0.4米。“二、三、四楼的大厅地板仍然铺着原装的红黑相间比利时花阶砖,至今仍可见光泽。”此外,还可见意大利批荡的水磨石楼梯,楼梯扶手由完整无拼接的柚木制成,还有纯铜楼梯扶手,昔日气派奢华可见一斑。
洪赐源说,二、三、四楼内部空间变化不大,长走廊的两旁对称的房间,是当年的诊室或病房。“在上世纪50年代初,每个病房里还有独立洗手间,少部分还配有浴缸,十分人性化,在上世纪70年代改建时被拆走。” 洪赐源边说边用手敲一下墙砖,“听得出这些进口墙砖并不是传统的实心砖,而是通心砖,除了轻质承重好以外,还能隔音隔热,可见欧洲当时已很注重环保。”
走上天台,中央的屋顶是以中国传统古式土木建筑的十字歇山顶为造型,配上了西洋老虎窗。歇山顶内部是原来瑞典电梯的机房,现已空置。天台四周围起水刷石中式栏杆,但部分柱头装饰经日晒风化已剥落,亟待修复。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