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14日电(记者刘宝森、高洁)山东省文物局14日在济南表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世界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已全部获批。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齐长城长清段、莱芜段、临朐段(2处)、安丘段、莒县段、五莲段、诸城段及黄岛段(2处)等10处重点区段和重要文物点抢救性保护维修方案全部获国家批复,部分工程实施逐步展开。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风化、基本工程建设、矿山开采、农田开垦等因素影响,长城的毁坏速度呈加快趋势。这10处重点区段和重要文物点抢救性保护维修方案计划对齐长城残损严重的边坡部位及断面进行覆土、补夯加固、修补,清除对墙体稳定有威胁的植物根系,完善长城附近山体的排水系统,引入植被保护等,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关堡或其他历史遗存,对其构筑形式、战略地位、历史沿革及地域文化等内容进行适当展示。
谢治秀表示,山东还在保护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打造“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的中长期目标,着手组织编制规划。
山东考古人员曾重新对境内的齐长城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这一开创了中国线型防御工程的先河的长城长度为620多公里。
长城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于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庄入海,为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
此外,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大运河山东段申遗工作已经通过了世界遗产专家考察评估。
谢治秀表示,山东共有8段河段、15处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保护申遗工程启动5年以来,全国各级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支持近5亿元,山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确保了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顺利完成。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