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佛像艺术品国内首次大集萃

2013年11月17日07:0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佛像艺术品国内首次大集萃

苏频陀尊者

  展览高地

  本报讯(文、图/记者江粤军)11月8日~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99件珍贵造像艺术品齐聚北京首都博物馆,全面呈现了佛教艺术的美学典范。提供了最多参展作品的中山藏家郑华星告诉记者,本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从近年来通过专业书刊进入公众视野的几千件佛像艺术品中精心“海选”出来的,跨度包括了自2~3世纪印度犍陀罗风格的造像,到清乾隆年间的宫廷造像,可谓一次空前的佛像艺术历史源流展。

  郑华星说,本次展览分为汉传佛教及古印度造像、明清宫廷和蒙古地区造像、西藏地区造像三大板块,很多造像为国内首次公开展示,既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材质上看,木雕、石雕、金铜佛像无所不包。最早的一尊2~3世纪灰岩释迦牟尼立像,充分展示了印度早期犍陀罗风格造像的特点和美感。衣褶、人体比例结构、形象都具有古希腊雕塑风貌,雄健伟岸,尤其是人物的下巴,跟颈脖之间形成120度角,特点非常鲜明。5~6世纪越南和柬埔寨风格的坡垒木释迦牟尼立像,也非常珍稀,跟越南博物馆现存的两尊造像很接近。后来的笈多王朝、斯瓦特风格、克什米尔风格、帕拉王朝等时期的造像,也都有代表性作品呈现。

  而中原造像艺术品中,宋代的苏频陀尊者为其中佼佼者。宋代的金铜佛像非常少,像这尊罗汉的体量和精美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存世量估计不会多于五尊。宋元以后,最值得推崇的则是明永乐宫廷造像。虽然,从明代开始,出现了造像度量经,规范了造像的体例,工匠们发挥的余地大大减小,使得汉传佛像多数看起来比较刻板、单一,但是,永乐朝在材质上做了极大的变革,不再用青铜,而是冶炼出合金铜,而且佛像造型上融合了西藏、中原、蒙古等地的风格,因此,永乐宫廷造像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是明清时期的巅峰之作。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