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温州商人现有大约20万人在北京创业,其中乐清人占了一半,创办了北京章光101集团、京温服装批发市场等一批资产上亿元颇具实力的经济实体,安排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劳动力就业。乐清商人集中分布在大红门、中关村、西四等地,其中以大红门一带“浙江村”人数最多。“浙江村”以服装等轻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导产业,以服装、布料、窗帘、鞋帽、灯具、文化办公用品等市场为依托,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
初见北京乐清商会会长潘金立,给人的印象便是机敏聪睿、豪放且年轻有为、一身正气。
少年不知苦滋味
年少创业尝尽苦滋味的潘金立出生在浙江乐清芙蓉镇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拥有高中学历的他,在就读的芙蓉中学班主任的介绍下,顺利地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他工作很努力、很认真,虽然每月只能挣29元的代课工资,但日子过得还蛮有滋味。不过,改变人生航向的机遇出现了,潘金立被卷入了商业浪潮。
在社队企业的那些日子,潘金立跑过供销、当过会计,走南闯北,先后推销过登山鞋、香烟壳的锡箔纸,和大大小小的商场及卷烟厂谈过业务。那时,能够获得订单就是潘金立最大的动力。他说:“每当想到有业务可订时,心中总是充满了信心……”
怀揣着最初想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心愿,潘金立勇闯北京城。在当时个私经济还不很活跃的情况下,他在北京申报了京芙服装厂,开始购料做服装。为了争取到大商场的柜台,潘金立带着自己加工的服装开始拜访各大商场的经理。当时,没有过硬的关系是很难进入北京的大商场的,潘金立自然是处处碰壁。一次、二次、三次……北京的冬天特别冷,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潘金立又一次出门了。按照先前打听到的住处,潘金立站到了某著名商场经理的家门口。他并没有贸然去敲门,而是从下午5点一直站到晚上9点多。经理回来看到了门外站着的冻得直打哆嗦的青年人,当得知潘金立为租柜台的事而来,并且已整整等了4个多小时,经理感动了,很快就为他安排了柜台。
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农家子弟一次赚到了几万元,甭提多高兴了。他日夜兼程回到了老家,在芙蓉街建起了该镇最高的五层楼,实现了自己在母亲面前许下的诺言。小山村震动了,潘金立成了万元户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芙蓉镇。
涉足高端皮衣市场
随着资金的积累和见识的增长,潘金立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一个服装匠、经销商,他萌发了做一名实业家,在服装行业大干一番的想法。1993年8月18日,潘金立联合了5位老乡,共同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北京奥豹实业发展公司。
凭着对服装市场的多年了解,潘金立把敏锐的目光瞄向了皮衣。他认为,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人的御寒服装在经历了从老棉衣到羽绒服的转化后,皮衣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他要创造自己的名牌皮衣,占领皮衣市场。当时的中国正积极为申办奥运做准备,这个在申办奥运热潮中诞生的企业取名“奥豹”。
开业典礼后,“奥豹”皮衣正像其雄壮的名字一样声势不凡,迅速被市场看好。当年就在全国争办奥运名优产品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奖”,在北京百货大楼第三届服装节上获“消费者满意奖”,在北京城乡贸易中心首届服装购物节上获“销售优胜奖”。遗憾的是,那年中国申奥失败了。同时,一场厄运也向品牌刚刚发展的“奥豹”袭来:由于领导层对发展意见不一、指挥失控、管理混乱等原因,迫使“奥豹实业”在1994年3月不得不宣布倒闭。
公司的夭折使潘金立痛心疾首,这无疑是对他雄心勃勃创业梦的沉重打击。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后,潘金立决定倾其所有买下公司。面对分摊在身上的100多万元债务和3000多件库存皮衣,他调整了营销策略,利用租柜台经营时与北京各大商场建立的良好关系,获得了商场最好的位置;又根据不同款式确定不同的价格,绝不做“清仓处理”。由于这批皮衣款式新颖,质量不错,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而看着潘金立分到的库存皮衣销势良好,其他股东只能干着急。他们找到潘金立,以较低的价格成批将分摊的库存皮衣卖给他。而潘金立在商场仍以原价出售。不仅没亏本,还在其中赚了一大笔。他接着又吸收了一批新的股东,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
在这次重新组建中,潘金立选择股东十分慎重。为确保对公司的领导权,他掌握了公司51%的股份,对公司实行控股。同时,他十分尊重其他股东,注意协调股东之间的关系,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而不独断专行。
随后,他和新股东们将目光又转向了羊皮服装和西服,开始注重多元化发展。通过潘金立和全体奥豹人的努力,1995年,“奥豹”皮衣夺下了北京市皮衣销售的桂冠。1996年入夏几个月的冷季,销售量居然超出了1995年全年的销售量,北京各大商场竞相争夺销售权。1999年潘金立乘胜追击,又推出“奥豹”西服,仅一年时间就取得了销售量第三名的好业绩。
用感恩的心报答社会
潘金立创业不忘回报社会。他先后加入北京市慈善协会、中华全国慈善总会,不但在自己的公司安置了北京市丰台区70余名残疾员工,帮助政府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还经常为受灾地区筹集善款。199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他组织员工亲临现场,把价值38万元物资及现金送往灾区;2008年2月,湖南遭受特大雪灾,他通过湖南驻京办事处灾区捐赠价值150万元保暖衣物;2008年5月,当他的公司在雁荡山举行定货会时,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他立刻决定在自己的订货会上发动到会人员捐款,个人捐出2万元现金,回京后又分别在乐清党委驻京办、乐清商会、浙江商会、北京丰台福利办、北京花乡等部门积极捐款共计12万元。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他个人捐款5万元,同时发动乐清北京商会所有会员捐款共718501元。
对于自己的家乡他也付出了满腔热情,2004-2006年的3年时间,他和兄弟二人往返北京与温州50余趟,克服了重重困难,出资为乐清芙蓉镇石碧村修建了一条通村公路,改善了整个村庄的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杰出贡献,却未在道路上留下姓名。公路正式开通那天,乐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领导班子及各局部委领导全体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对于潘金立兄弟为家乡建设奉献的爱心表示了赞赏。
他的爱心还体现在对家乡的教育上,1999年,当时并不富裕的他出资12万元成立了潘金立育才基金会,用以资助芙蓉中学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2008年,芙蓉中学60年校庆,他又捐资10万元用于重建校园。
投资多元产业续写新篇
有谁能料到,拥有享誉全国皮衣品牌,年产值过亿元的服装行业潘金立,还是一位试水房地产成功的地产老总。
2005年,潘金立在朋友的鼓励下,决定在家乡芙蓉镇投资建造一个花园住宅小区。“只有亲自投入到一个行业,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就像当初从事皮革服装一样,这次,潘金立同样亲自上阵。他开始过上“空中飞人”的生活,北京、温州两地来回地跑,常常是上午还在北京,下午已在温州,晚上又飞回北京,他说:“这几年基本上都是这样,两边的事情都要处理。”
2008年9月10日,对潘金立来说是一个繁忙而又激动的日子,他筹备建设多年的芙蓉国际花园住宅楼盘在这一天开盘出售了。这一天,销售中心门庭若市,前来看房买房的人络绎不绝。售楼情况如此之好,令潘金立有些始料未及。
的确,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能有所建树,期间付出的努力,经受的辛苦,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而除了皮革服装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潘金立还向环保和能源方面进军。2005年,潘金立和伙伴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北京亚维尔电器制造公司,潘金立任副总经理。目前,该公司开发的路灯节能系统在北京等大城市试用成功,进入安装阶段。面对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2008年,潘金立又投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方绿谷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微生物制剂,通过添加生物制剂,达到有效地清除油污污染的目的,解决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个项目的完成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将是一个极大的改善。”潘金立说。而事实上,他们研发的产品目前正应用于7·16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引起的海面油污清理工作,并得到国家海事局的充分肯定。
企业发展重在“细水长流”,潘金立深暗此理。在保持原始皮革服装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潘金立继续着他漫漫的求索路。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会有一部铭记着人生五味的记事本。走近潘金立和他领导的北京乐清商会,点点滴滴无不闪现着潘金立的睿智与辛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