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何世柱
郑开德
蓉子
龚俊龙
萧依钊
李有权
刘杰夫
马观适
张锦程
文/图 林洁 黄丽娜 沈卫红
今晚,由广东省侨办和南方电视台主办的“201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颁奖典礼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
一路走来,南方·华人慈善盛典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主题为“圆·梦”。马观适、刘杰夫、李有权、何世柱家族、张锦程、陈明、郑开德、萧依钊(女)、龚俊龙、蓉子(女)获得了2013十大慈善人物奖。他们均为长期以来参与广东慈善公益事业、影响并带动一个群体,持之以恒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合计捐赠逾10亿元。
就是他们,走在“幸福慈善”的路上,推动着“人人公益”的正能量。
就是他们,圆梦的使者,帮人织梦助人圆梦,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就是他们,身体力行地弘扬“粤侨精神”:念祖爱乡、重信明义、敢为人先、团结包容。
三个“最”
最难舍: 乡情
最关注: 教育
十大慈善人物最在意的,还是“家乡”。
20世纪50年代初,刘杰夫出生在粤西高州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如今他坚持助学近十年,热心支持高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每年回乡过年,都不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向村里的五保户和全镇特困老人送上慰问金。他在高州累计捐资7000万元。
刘杰夫说,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栽培,他也不会有今天。这里的父老乡亲一直都是他最惦记的人。
香港梅县同乡会理事长李有权的慈善感言也是“帮助更多的穷苦人,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在马来西亚出生,因为家境贫寒,只读过三个月书,十几岁便开始到社会上自力更生。事业成功后,他积极回报社会。其捐赠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济困等各项慈善公益事业。历年春节他都回乡去慰问丙村、畲江、西阳、隆文、松源、松口、南口等地的困难群众。他累计为梅州市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捐款逾1.1亿元。
最关注: 教育
几乎每一位慈善人物的目光,都要投注在教育上。他们一再实践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
龚俊龙就提出并身体力行探索“全资投入、全民投建、全程投办”的慈善助学模式。他捐建的“甲子中学新校区”项目占地350多亩,总建筑面积逾10万平方米,学位达10000个,2012年秋季正式招生。
其实,早在1982年,龚俊龙就有过一个“壮举”:他几经周转在银行贷款了200万元作为事业起步资金,回想起五年前在母校甲子一中求学时的光景,一个班挤了一两百个人,龚先生拿出了80万去盖甲子中学两栋教学大楼。龚俊龙觉得这个学校比他的事业更重要。
说起郑开德,乡亲们都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郑开德先生不是我们这里最有钱的,但是却是最关心慈善事业的”。话语不华丽,但却实在。面对家乡校舍严重不足,学位紧张,每年约有400多名学子未能读完初中,200多学子只能到外地上高中的境况,郑开德老先生很是着急。老先生说,他要为家乡建一栋最漂亮的学校,正是这份家乡心促成了今日占地150多亩,现有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金堡中学。
子承父业的张锦程出生于泰国北柳府。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对支持家乡发展职业教育一往情深,独具慧眼捐办职业学校,1992年落成的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于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2011年又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成为粤东地区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目前,该校学历教育人数已达10000多人,开设专业40多个。
最爱的称号: 义工
马观适被誉为香港的“打桩大王”。但他最喜欢的一个称号是“义工”,并于2007年成为江门市注册义工,受聘为江门市义工联荣誉主席。他的第一个义工服务是到五邑大学为大学生举办讲座,向建筑系学生传授打桩技术和知识;2009年初在白水带公园种植“江门义工林”的第一批树苗;2010年2月参加蓬江区下镇义务植树活动,是现场年纪最大的一位义工。26年来,他累计为家乡慈善公益事业捐款近7700万元。
蓉子女士也是个热心的义工。她写作40余年,曾任新加坡作家协会副会长,星洲日报、联合早报专栏作家,著有小说、散文、信箱文集近30部,还以“秋芙”的笔名主持社会服务信箱长达32年,深受读者欢迎。她坚持自己的慈善理念,即慈善以助人为乐,帮助不幸的人是幸福者的义务,唯有助人与人分享,才能给自己的幸福加分,因此亲力亲为全程参与每一项慈善活动。近年来更热心当义工,在上海世博会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不是广东人胜似广东人
两位祖籍福建的慈善人物也上了榜。他们不是广东人,胜似广东人。
何世柱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倡导与引领下,何氏家族成员传承乐善好施的家族传统,用心回馈社会。自1996年以来,何氏家族以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的名义,热心支持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分别捐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儿童福利、赈灾项目款共4000余万元。何世柱先生及其三位胞弟何世樑、何世铿、何世杰先后被授予“广州荣誉市民”称号。
陈明与中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称中山市为“第二故乡”。1993年他与中山市人民医院结缘,倾力帮助该院提高眼科医疗水平,先后捐赠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裂隙灯、氧雷激光仪、人工晶体等价值数十万美元的仪器,亲自主刀或由他指导所做的各种高难度眼科手术达1000多例,被中山市民赞誉为“光明使者”。
20年来,为了给中山更多的眼疾患者送去光明,陈明从未间断地奔走于中山与夏威夷之间。他每年自费到中山义诊义教两三次,每次回中山,医院支付给他的路费、顾问费、客座教授费等他都捐给了眼科医疗中心。
因新闻结缘慈善助教育
每一位见过萧依钊的媒体同行,都会有一个感叹:这样一个瘦弱的身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她与慈善的故事,源于一则新闻——2005年萧依钊到安徽省去访问,离开合肥市的那晚,她看到当地晚报上的一个故事:一位穷农民进城想为养女讨一本字典,为了省4元车费天蒙蒙亮就走路进城却遇上了交通意外。“他躺在石块中,当人们去救他的时候他说,他要找一本字典给他孩子。”
这则新闻萌发了她资助中国贫困孩子读书的想法。回到马来西亚后遂带领星洲日报发起“星洲日报读者爱心助养中国儿童计划”,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和支持,8年来已资助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生逾7.5万人次、大学生1000人次,受助地区包括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善款总额约6600万元。
2013十大慈善人物(按姓氏笔画)
姓名 祖籍 职务
马观适(香港) 江门 香港成业打桩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杰夫(香港) 茂名 深圳市欧舒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有权(香港) 梅州 香港有权集团董事长
何世柱家族(香港)福建 香港福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锦程(泰国) 揭阳 泰国顺和成集团创始董事长
陈明(美国) 福建 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郑开德(香港) 汕头 深圳市德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萧依钊(马来西亚)惠州 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总编辑
龚俊龙(香港) 汕尾 恒裕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蓉子(新加坡) 潮州 作家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