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王永民教授专访:爱汉字爱中华

2013年12月18日18:25    来源:大河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王永民教授专访:爱汉字爱中华

王永民教授在信阳平桥接受大河网记者专访,提出在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本次2013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口号之一

资料图片:1984年胡耀邦在河南视察五笔字型

图为五笔字型发明20周年之际,国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当代毕昇》王永民

2011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邮政总局设计并发行《河南人物图谱》明信片,王永民教授便在其列

新华社评价五笔字型是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

  大河网讯 “一介书生,半个农民”是他的自我白描;爱国、务实、创新,是他的行为准则。值五笔字型发明30周年、2013年全国汉字输入大赛决赛之际,12月18日上午,大河网记者在信阳市平桥区采访了此次大赛总指挥长——五笔字型数字王码的发明人、中国王码集团董事长、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王永民教授。谈及2013年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王永民教授用六个字概括出本次大赛的深意,那就是“爱汉字,爱中华”。

  “爱汉字,爱中华”

  就“书同文”而论,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同一文字的共同的历史记录、共同的文化传承、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礼仪规制,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这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最深层的文化基石,最可靠的精神线索。

  输入难、查字难、“提笔忘字”写字难,是当代汉字的“三大困惑”。特别是我国青少年,当前在手机和电脑上“一边倒”使用“拼音输入”,已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或者患上了“汉字失忆症”,造成了关乎汉字前途和命运的“汉字沙漠化”倾向。

  王永民教授这样对记者介绍:“爱汉字就是爱祖国。本次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发明协会共同主办《全国汉字输入大赛》,重心就是在于肯定传承和弘扬汉字。本次大赛的主题很清楚,就是‘爱汉字,爱中华’。目的是倡导学汉字、打汉字的时代新风尚,不要让汉字边缘化。同时,也有利于世界华人形成对中华文化‘认祖归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他是河南省的8大名片

  王永民教授1943年出生于南阳南召县农民家庭,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至1983年他以5年之功发明了五笔字型,获得中、美、英三国专利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新华社称“在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他被誉为“当代毕昇”,开创了汉字输入电脑的新纪元;微软、IBM等购买其专利权而为国争光,王码是全世界应用最广的汉字编码输入法。在路甬祥主编的《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他被称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曾五次应邀到联合国讲学,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人》功勋人物,被授予“中国自主创新领军人物”的称号。

  2011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邮政总局设计并发行了名为《河南人物图谱》的一套贺卡《明信片》,由权威部门选出包括“老子、杜甫、岳飞、焦裕禄、常香玉、王永民、李文祥、任羊成”在内的从古到今的8位河南人组成,王永民教授便在其列。

  今年8月28日,是五笔字型发明的30周年纪念日。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到了电脑时代却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浩如烟海的汉字如何进入只有26个键位的现代计算机,被视为难以征服的“癌症”。王永民教授偏不信邪,一头扎进了汉字输入的难题。他有一套“聚焦”理论,常这样说:“聚光镜能把太阳光汇聚在焦点上产生高温,一项事业也能把生命‘聚焦’而产生高能。只要能攻克一座科学的顽堡,哪怕把80岁‘聚焦’成50岁,不也是值得的吗?”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忆往事 西方电脑潮涌而来 万千汉字难入瓶颈中华精神血脉 面临生死劫难;喜今朝 东方智慧创新不断 三五笔画巧架金桥 炎黄传统文化 重铸世纪辉煌”是王永民教授为本次全国汉字输入大赛题写的25米长的书法长联。

  汉字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谈及汉字的传承和发展,王永民教授这样讲述:“汉字的发源地是河南。中国历史上汉字文化的‘三大里程碑’——甲骨文、《说文解字》和王码都矗立在河南。汉字和汉字文化,是河南的一大优势。把为汉字祭祖的圣地建在河南是我的一个愿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也是本次2013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口号之一,希望把汉字文明传承下去。”(肖宏伟 周璇 彦飞 文/图)

(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