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皮玉的谜,至今无解
![]() |
蒋迪雯 摄
![]() | ||
在知道韩国藏家要将一批黑皮玉运出中国时,应伟达在瞬间下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玉留住。
他说,对于暂时没搞明白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先保护,再留待专家乃至后人去研究。
扯去红绸,见者无不讶异
塘沽路上的白马大厦25楼,是大厦原主人、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副主任应伟达留给自己的一处静地:楼下商场的热闹,窗外车马的喧嚣,都被重重的玻璃门,也被应伟达的心门,挡在了外面。
大厅四周及中央陈列着青铜器、瓷器及其他一些老物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沧桑与久远的味道;墙上挂着字画,以书法作品居多。
穿过大厅,里面是应伟达的书房,书橱、博古架,无一不透着古蕴,看款式和老旧的模样,总有着上百年的悠悠岁月。最显眼的是那张长长的桌案,笔墨纸砚在其上摊开着。写字是应伟达每天必修的功课。
看起来,这里的一切和许多喜爱传统文化的收藏爱好者的家或书房十分相似;但当应伟达拉下一匹红绸时,凡见到红绸下这尊雕像的人,无不讶然。
像高120厘米,牛首人体:牛首上两只角长而尖锐,带着凶悍之气;人体则明显为女性,丰乳肥臀,又有着孕育生命的慈悲之意。雕像通体黝黑,黝黑之中又油光闪亮。手推雕像,雕像纹丝不动,200公斤的“体重”让它稳如泰山。而同样体积的石头,重量仅是它的八成,据此可判断这是一件玉器。
“这叫黑皮玉,是古人给今人出的一道谜,至今无解。”应伟达介绍。
幽黑沁色,在诉说什么
黑皮玉是指表面皮壳附着一层黑色物质的玉器,它的确切出土地点、年代和黑色皮壳的形成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比红山玉更早的史前玉器,针对这种玉器展开研究,或许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到一个消逝的世界,打捞出一段失落的文明;也有人将之斥为是别有用心者的臆造。
黑皮玉的样子确实古怪。应伟达藏有的大大小小几十件黑皮玉中,既有和红山玉中的C形龙、玉猪龙十分相像的,也有许多让人咂舌的造型。比如一件人首双蛇像,为蹲坐像,头两侧双蛇对称排列,蛇首盘踞人首两侧,向外相向怒视,蛇尾蜿蜒下垂人首耳侧,人双手紧抓蛇尾。这样一个造型,极像《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禺疆”的形象:“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翻成白话就是“北方有禺强,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脚下踩着两条青蛇”。
禺强,又称禺疆:一说为海神,统治北海;一说为风神,会传播瘟疫。
禺强的形象往往都是根据《山海经》的这段描述绘制的,绘本各有差异,很难说谁绘的最符合原意。而这件黑皮人首双蛇像,似乎和古籍所述极为贴近。尽管中外专家测试认定的黑皮玉年代有所不同,却均早于《山海经》成书年代。韩国首尔大学更认为要形成这样的表皮沁色,非1万到1.5万年时间不可。
还有一件猪在上、鸟在下的黑皮玉。雕塑一般采取小在上、大在下的造型规律,而这件玉器却反其道而为之,让硕大的猪体骑在纤小的鸟身上。
人体造型在黑皮玉中占据主流,它们或是完全的人形,或是人首兽身、兽首人身,这些人兽结合的雕像,是各个不同部落的图腾吗?
黝黑的沁色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
不惜一切代价,把玉留住
应伟达与黑皮玉结缘,纯属偶然。
2008年的一天,朋友带了一位韩国藏家来拜访应伟达。看完应伟达的藏品,这位韩国藏家十分羡慕,却也有些不甘心。他拿出一沓照片,给应伟达看他的藏品,这是应伟达第一次见到黑皮玉。“当时我对黑皮玉一无所知;但以我二十多年的收藏经验判断,这些东西不是新的,那种老气是真真切切的。”
韩国藏家接下来的话刺痛了应伟达。他说这叫黑皮玉,是中国的宝贝,是世上最美的雕塑;但中国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甚至不承认它们有可能是史前玉器的一种。
这位韩国藏家最初经营画廊。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经常来画廊的日本老人给他看一个小件的黑皮玉,并告诉他,这件玉器来自中国,但不知道确切的地方。从那以后,这位画廊主再无心打理画廊,而在之后的近三十年里往返中韩400多次,几乎寻遍中国,最终找到了黑皮玉流出来的源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花德县大井沟村。
由于国内迄今未认可黑皮玉的学术价值,所以多年来这位韩国藏家一直能够顺利地将从村民手中收购来的黑皮玉带出中国。照片上的这批黑皮玉彼时正存放在他北京的住所里,打算下次回韩国时带走。
听到这里,应伟达急了,他表示愿意收购这批玉器,无论对方开出什么价格。韩国藏家却不肯卖,说到后来,两人竟争执起来。“最后他还是卖给我了,应该是被我的诚意打动了。”
从这第一批黑皮玉开始,应伟达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黑皮玉,多年来,他深入荒凉,探寻源头,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追问
父亲撕了他的写字本
解放周末:黑皮玉既未定性,也没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为什么要收藏?
应伟达:暂时没搞明白的东西,也不能让它随意流失。最好的办法是把它留下来、保护好,留待专家乃至后人去研究。
解放周末:您对黑皮玉有哪些了解?
应伟达:关于黑皮玉,有太多方面可以去深入研究。有些人觉得黑皮玉的造型太过奇特,其实应该结合历史去看待这个问题。比如黑皮玉中有猪鸟结合的形象,其实在史前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殉葬的整猪及各种玉雕的猪,说明当时已经有部落定居下来,开始崭新的农业文明。同时,在黑皮玉被发现的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自古森林密布,是鸟类繁殖生息的好地方,大量鸟化石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鸟类矫健的身影,特别是鹰出色的捕食能力,使游牧民族常把鹰作为部族图腾。猪鸟形象的结合,是否意味着两个部落的融合?类似这样的疑问,都值得追问。
解放周末:除了黑皮玉,还有其他收藏重点吗?
应伟达:我还收藏大量的书法作品,尤其是沈尹默先生的作品,因为他是父亲的故友。
解放周末:父亲对您影响很大?
应伟达:是的,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撕了我的写字本,他说写不好字的人一辈子都没出息。父亲一向对我很温和,从没发过这样的脾气。还有,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看京戏,有一次我好奇地问父亲票价。他说一张票1.2元,可把我吓了一大跳。那时父亲一个月工资近百元,虽远高于一般人;但花这么多钱看戏仍是一种奢侈。正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才使我始终喜爱和敬畏传统文化。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