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 制图
本报记者 陈俊珺
近日,一篇有关“癌症其实早已有解,只需服用大量维生素B17”的消息在微信上广为流传。
除了维生素B17之外,网络上的“抗癌食品热”一直“高烧不退”。从番茄红素、硒,到柠檬……一个又一个所谓的“抗癌秘方”受到人们的追捧。
仅靠吃这些食品,真能远离癌症甚至战胜癌症?记者专访了上海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
迷信维生素B17抗癌不成反易中毒
“癌症在几十年前其实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隐瞒。医生如果得了癌症,他们不会选择做化疗,而是补充维生素B17抗癌……”
最近这篇看似揭开了困扰人类已久的抗癌秘密的帖子,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在网络上出现。虽然有关专家曾在媒体上辟过谣,但只要类似“癌症有解”的标题一在网络上现身,总会被大量转发,甚至得到众多“粉丝”点“赞”。
维生素B17真有那么神奇吗?其实,它在维生素中的“地位”从没有得到过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也就是说,维生素B17并不是真正的维生素,而是一种苦杏仁苷的类似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调查了大量声称服用维生素B17获得疗效的患者后,得出的结论是 “没有确切结论支持其有抗癌活性”。
如果按照这篇帖子的“指点”,大量服用含有维生素B17的苦杏仁,不仅不能抗癌,还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的症状,甚至中毒。因为维生素B17在人体内被酶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
维生素盲目补当心变成“危生素”
除了近来被“热炒”的维生素B17之外,维生素家族中的不少成员一直是人们眼中的抗癌必备品。
在癌症阴影越发浓重的当下,维生素对于健康真是多多益善吗?
以维生素A为例,它被称为“能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预防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显著。”但如果大量补充维生素A,很有可能导致其在体内蓄积,引起头痛、呕吐甚至骨骼病变。
维生素C是许多人眼中的 “万能维生素”,可是一旦补充得过量,会增加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在尿道中形成草酸盐结石,还会加重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物中所含的天然β胡萝卜素能降低肺癌和胃癌的发生风险,但人为补充β胡萝卜素不当,反而会增加得肺癌的概率。
对于服用维生素,叶定伟教授的建议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缺啥补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维生素有利于增强人的抵抗力,但不提倡过分依赖维生素片,更不可迷信维生素的防癌、抗癌效果。
还有哪些食物被悄悄“神化”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近年来被许多人视作抵御前列腺癌的“神器”,受到不少男性的热捧。对此,叶定伟教授指出,番茄红素确实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炎症及前列腺增生;但目前还没有临床研究证实它有确切的抗癌作用。而且,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虽然较高,但只有食用煮熟的西红柿才能使番茄红素发挥作用,喝西红柿汁、生吃西红柿都不管用。
硒 许多广告宣传和网络热帖中都把硒誉为“抗癌之王”,说它在抗癌过程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叶定伟教授提醒,体内缺硒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胃癌、前列腺癌、肝癌、宫颈癌、直肠癌、卵巢癌等。可是,硒的抗癌作用是否真有传说中那么强大?就前列腺癌而言,美国专家已有研究证实,其并不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柠檬 柠檬营养丰富,是维生素C的优质来源,同时还富含维生素B6、钾、叶酸等许多营养物质。一些细胞和动物层面的研究确实表明,柠檬提取物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的功能。然而,想要证明某种成分被人摄入后确实能够抗癌,单靠简单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是不够的。目前的研究结果远不足以证明柠檬可以治疗癌症,网上所谓“柠檬的疗效比化疗药物强10000倍”的说法只是推论而已。
防癌抗癌究竟有没有秘方
叶定伟教授认为,网络上对抗癌食物的神化之所以会屡屡受到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普遍对防癌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往往容易在所谓的“秘方”面前失去科学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癌症患者以及他们身边的人,更容易被“不用吃药、不用化疗”等词所打动。其实,类似的用词恰恰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信号”。
在癌症的发病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抱有科学理性的抗癌观念。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首先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癌症并不等于死亡,有些癌症可以治愈,大多数癌症则更像是一种慢性病。其次,抗癌的过程离不开科学的治疗,只有配合医生规范治疗,而非病急乱投医,才能切实有效地抗击癌症。
专家介绍
叶定伟 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主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等职。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