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福村的苗族妇女 (孙华 供图)
名家讲古之苗寨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两福村是贵州榕江县朗洞镇所属的一个行政村,村寨南面和东南面邻近高帮村和高略村,西距朗洞镇政府所在地约7.5公里。全村包括老寨、新寨、乌报、八九共四个自然寨,其中新寨和乌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方便耕作才从两福老寨分出的寨子,距两福老寨2000米的八九寨原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寨,居民除了姻亲外,与两福村的其余三个寨子并无血亲关系。两福村的经济以种植水稻等农业为主,山上层层的梯田就是这种山区农业的见证。由于位居海拔800米左右的偏远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树木主要为杉木和松木,山林中有各类灌木、藤本植物和蕨类植物,还有少许野猕猴桃等果树。村民大都说祖先来自江西,先居住在两福北边的山下,然后才搬到山上,但对何时建寨的时间却说不太清楚。
两福各寨的传统布局大同小异。村寨中心为公共集会和娱乐的芦笙坪,四周相对集中地分布着村民住宅,构成村寨的居住区;外围则部分集中地分布着粮仓,构成村寨的仓储区;再外围便是田地和林地。传统家庭的住房并无院落,仅为一座木构建筑单体,一般两至三层,以两层者居多,也有一层者。除粮仓单独设置在村落外围外,其他所有功能空间都在建筑内部设置。住宅类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的一楼敞开不封闭,其中圈养牲畜,二楼则作为起居空间;第二类一楼开始作为家庭主要起居空间,二楼或装隔间做客房,或不装隔间以堆放杂物;第三类是将一楼空间一半作为起居用,另一半则敞开圈养牲畜、堆放工具或进行其他活动。传统民居原不设堂屋,现在设堂屋并在背壁设置神龛和牌位,这是上世纪80年代受到外来影响才出现的现象。在住宅间的空地中,往往种植着杉树等树木,远远望去,村寨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
由于位居偏僻的山上,两福村水资源较缺乏,尤以位置较高的两福老寨和新寨最甚。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两福村共开凿水井7口,除新寨的一口水井外,其余都是古井。这些古井都位于坡坎下的泉眼处,基本上都是青石构成庑殿顶的屋形井。也正因为偏远,这里原先没有车行道路,村内道路原为长期踩踏形成的土路,只有部分路面铺有石板,通往朗洞镇的乡村土石公路直到2005年才开通。
两福苗寨的男性多数时候已经穿现代服装,节日和重要场合才穿传统服装。服装为青布的上衣下裤,衣服为无领的对襟衣。女性现在日常生活中仍习惯穿传统服装,即使是做家务、田间劳作等也穿着裙子。一套女装包括包头帕、上衣、下裤、裙子、腰带、绑腿等部分,服装色彩艳丽,刺绣繁复多样,这些服装从织布到染布到织花、绣花到裁剪再到缝纫都由穿戴这些服装的苗族妇女自己完成。
(来源:广州日报)